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64岁河南妇女28年坚守古祠 传扬木兰精神

2018-06-22 08:29:08 作者:庄园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传媒学子在木兰祠认真听解说员介绍/记者冯雷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首《木兰辞》几乎家喻户晓,让大家认识了“忠孝仁义礼智信”的花木兰精神。6月16日,“2018范长江行动中原行”的香港传媒学子来到了“中国木兰之乡”──河南商丘虞城县木兰镇周庄村,一起聆听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虞城县木兰镇地处豫东与皖北交界,后人为了纪念花木兰,修建了木兰祠。在当地,64岁的陈时云守祠整整28年,她的儿媳程凤华受其影响於2004年也来木兰祠工作。程凤华向记者表示:“我和婆婆在这就是想把木兰的孝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不拿分毫守祠志坚

步入木兰祠,映入眼帘的是门口的两座古代石碑。据介绍,这里原有记事碑、香火碑、功德碑60馀通。在1943年,木兰祠毁於战火,现仅剩两通祠碑。一通为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文详细记载了木兰的身世、英记、历代修祠情况;另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讲述“木兰祠”更名经过。

采访当日,记者在祠内见到一位老人拿着扫把清扫尘土,她是64岁的守祠人陈时云,不久前被评为国家级木兰文化传承人,在不拿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她付出了半生守祠。

陈时云是听着木兰故事长大的,她望着远方,向记者讲述花木兰被世人称作孝烈将军的原因:“花木兰代父从军,打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征战沙场,这是出於孝心;她从军十多年,也没有被人识破自己的女儿身,这凸显了她的聪明才智;最後她与男人一样守卫国家,不畏艰险,这是忠烈。”

在漫长的守祠岁月里,陈时云不仅劳心劳力,同时还要面对各种困难。陈时云是外乡人,坚持守祠让她遭受到一些不理解和异样的眼光,但她却从未妥协和放弃:“我要守护木兰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薪火相传婆媳携手颂木兰

令人感动的是,陈时云对守祠和传承木兰文化的坚持,感染着家庭成员。她的媳妇程凤华受她的影响,辞去幼儿园教师工作,来到木兰辞,成为一名讲解员。

16日,带领学子们参观的正是程凤华。程凤华向记者表示:“婆婆年纪渐大,难免会感到心有馀力而不足。我们家离木兰祠十三里,婆婆每天风雨不改地来这里操持祠内大小事务,以前路还没修好,下雨天是她最为难的时候。”

有一次,陈时云在去木兰祠的路上推着电瓶车摔倒了三次,到了木兰祠後才发现腿被刮破了一个大口子,雨水和血水混在了一起,到医院缝了五针。“婆婆还受过很多委屈,却从不丢下木兰祠。”程凤华说道。

研发文创产品传承国粹

“花木兰是当地的女神,每逢初一、十五,来木兰祠祭拜的人很多。”程凤华介绍,农历四月初八是木兰的生日,每年镇里都会举行古庙会,为期十多天,人流量高峰时期可以达到6、7万人。

除了守护木兰祠外,陈时云一家还与设计团队合作,创作花木兰的文创产品,如木兰大刀、木兰剑、护符、镜子等,用於传播和传承木兰精神。

程凤华面露笑容地为学子读出其中一款护符上镌刻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塑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字里行间透露着那一段段传奇动人的故事。

着汉服玩穿越 港生体验古代婚礼

图:香港学子体验汉服婚礼仪式/实习记者韩伟摄

【冯智然、王凤思】锦衣华服,绮罗珠履,这些华丽的服饰让汉服婚礼中新郎和新娘显得雍容华贵。在“2018范长江行动中原行”中,两位香港传媒学子有幸穿起这些衣服,亲身体验一次“拜堂成亲”的过程。

汉服婚礼的第一个重要元素是礼服,新郎的头戴爵弁,身穿玄端礼服、缁衪纁裳和韠;新娘则穿和襢衣和鞠衣,十分讲究,而且都以金线各绣着龙凤图案,华丽程度让人兴奋。因此当两位学子穿上整套衣服後,大家不禁惊叹:“太美丽了!”

婚礼的过程也按照传统习俗来进行,从跪拜天地、跪拜父母、夫妻对拜,到合卺交杯和结发等共有九个步骤,让两位学子充分体验到传统婚礼的仪式性和尊贵性,同时让观礼的学子能知晓中国传统婚礼的过程。

整个“拜堂”仪式,展示出中国人的传统婚礼着重孝道和对长辈及神灵的敬畏,代表着婚姻大事是由天地和父母所主宰,充满敬意和神圣。相比今时今日香港的婚礼,虽然去掉了大部分中国传统婚礼繁琐的仪式,但依然保留了跪拜父母的步骤,以表示孝道,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之情,展现中国文化中“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家家画老虎 农民靠艺术脱贫致富

图:香港学子与“虎王”王建民(前排中间)合影大公报实习记者韩伟摄

【实习记者冯智然、彭晨晖】本次中原行,香港传媒学子也走进了河南民权县王公庄村,探索这里的画虎生意经。据悉,这被称为“农民画虎第一村”,全村1366人中有约900人加入了画虎大军。虎画带动了整个王公庄村的经济发展,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走进村内的一间画室,墙上一幅幅虎画像栩栩如生:有的怒目龇牙威武霸气,有的俯卧松石仁厚祥和,它们神色各异,虎虎生威,让人颇有误入百虎园之感。正是这些虎画像,吸引许多人慕名前来高价收藏,巅峰时甚至出现了“一幅画换一辆车”的盛况。

王公庄村的虎画缘起於镇宅辟邪的传统,“虎”音近“福”,有着福气冲天的美好寓意。有“四大虎王”之称的画师王建民介绍,虎画主要采用工笔作画,笔法非常考究,在毛色、眼神、姿态的处理上都有特定的技法,才能令虎像色彩鲜明、质感细腻,虎画也因此而拥有非常可观的市场。

到如今,画虎村的新生代画师异军突起。80後画师王建辉,自幼学画虎,如今已有二十多年的画龄。除了卖自己的作品,他还开设多个画室授课,到目前他已带了九年学生,共计约上千人。“我肯定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因为喜欢得厉害。”王建辉说,他下一步打算扩大工作室规模,并拓展国际性交流。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虎画像的题材和画风也有着创新性改变。据民权县新闻科长张增峰介绍,“王公庄村的新生代画家越来越多,他们敢於突破敢於创新。”

同样在创新的还有营销方式。“四大虎王”之一的画师肖彦卿就紧抓潮流开通直播平台,进行直播作画与作品展示。“通过直播平台,作品当场就能卖出去。”肖彦卿说,“800元起价,两分钟之内就加到8000元,和拍卖差不多了,大家都在抢。”

除了画虎产业,“画虎村”借助政策扶持与乡村一体化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新村。2010年3月,王公庄文化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提升了农民工笔画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拓宽商丘旅游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