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中国 > 正文

两会前瞻|激活新基建 稳经济基本盘

2020-05-19 04:25: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新基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图为2019年5月23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工厂下线\资料图片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特殊之年的中国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政策工具,令中国经济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超级疫情中稳住基本盘,令世人关注。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表示,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加强政策协调性及政策前瞻性,落实“六稳”、“六保”政策,把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作为重要的政策发力点。要拉动新基建的发展,应适当增加赤字,增加特别国债。要在疫境中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而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也必然得益于改革开放。\大公报记者 孙志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指出,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纾困政策和救助在“管用而不在多”,要精准实施就业补贴,尤其是一些贴息存量贷款的还本付息要推迟,总之要雪中送炭。因为中小微企业是就业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有就业才有收入,有收入才会有消费。

救企政策贵精不贵多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减税降费对于缓解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冲击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而以再贷款以及普惠金融为核心的金融政策起到了辅助性作用。但必须明确的是,很多小微企业很难通过传统的金融工具和税收体系来获得当前的各种救助,特别是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救助必须在目前政策的基础上启动疫情补贴政策等超常规扶持政策,以维持这些经济主体的生存和基本运转,切实增强中小企业获得感。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对于中央提出“六保”的解读是,中央意识到还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在过去既有的经验上,防止经济下滑过程中“经济问题的社会化和政治化”,这个非常之策对于全局的支撑意义和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要充分认识。

专家:不宜过度强调GDP增速

鉴于疫情蔓延特别是主要经济体先后出现经济社会的停摆将对中国外部环境产生极度的冲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不宜过度强调GDP增速的数字目标,而应当在底线思维的基础上,强化“六保”,在分阶段达到底线目标的基础上设定较为弹性的增长区间,我们在保就业、保经济主体等目标分解下,建议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设定在“3.5%-5%”区间。

而据刘元春和他的团队估算,必须要尽快拿出6.5万亿刺激方案,深入设计刺激细节,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增速提升2%-3%。具体建议是:推出3.5万亿的减税降费、2万亿的基建新扩张及1万亿的疫情补贴。“财政赤字货币化要有边界,不能泛化。”

张连起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成色的“褪色”,要以“平常心”看待。要以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为主要发力方向,不搞留下遗患的“大水漫灌”。经济活动因受到停摆受到的压抑,明年会释放出来。“就业稳住了,民生兜底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没什么了不起。”

提高赤字率 发行特别国债

贾康表示,货币政策方面,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灵活。财政政策方面,除了过去工具箱的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外,发行特别国债,是非常之时要采取的非常之策。否则年度经济增速有可能3%都达不到,更直接的对就业形成冲击。

贾康指出,特别国债要高水平的结构特征,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在机制上应可以很好结合。依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的战略思维,把短期的救济、纾困(侧重于消费),和中长期的以结构优化支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侧重于“有效投资”)合为一体。

在宏观财政方面,张连起认为,要拉动新基建的发展,应适当增加赤字,增加特别国债,“今年的财政赤字率肯定会在3%以上,专项债也要扩大范围”。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