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片绿油油的小麦被收割机割倒,有的小麦青苗已经结穗……从网络视频传递的信息来看,这些被收割的小麦青苗主要用做青贮饲料,种小麦的农民可以获得1500元的收入。“小麦马上就要成熟了,给多少钱这都是在浪费粮食,太不道德了。”不少网友眼见青苗被毁而叹息,更有网友指责称:“如果农民都这么干,迟早出现大问题,会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青贮饲料,指的是青绿饲料经控制发酵而制成的饲料,是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上等饲料。最常见的是青贮玉米。有养殖户称,每亩青贮玉米的生物量一般是3吨多,其营养要比青贮小麦的营养高许多,养殖企业收购一亩青贮玉米的价格通常为1200元到1300元。现在的小麦才刚开始灌浆,没多少营养,只是一种草,且一亩小麦的生物量也就一吨多,1500元买一吨草成本太高。
专家:小麦青贮是临时性权宜之举 不影响粮食安全
“小麦做饲料的转化价值不如玉米,生物量也不比玉米高。作为青贮饲料售卖,也不存在价格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对大公网记者表示,俄乌冲突以来,全球农产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化肥农药价格也大涨,受当前国际形势影响,加之疫情令饲料运输成本上升,导致部分企业玉米储备不足,从而出现临时性的小麦青贮增加,“只是临时性的权宜之举,不可能是大规模的,绝对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青贮饲料主要喂养牛、羊等反刍动物,它们吃了之后最终会变成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走上人类餐桌。”专家认为,部分小麦被用饲料,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玉米饲料,对口粮安全并无影响。胡冰川表示,要树立大食物观,不能将一切都口粮化。他建议,在考核粮食产量的同时,将饲草料产量也纳入产量统计。除此之外,他还建议相关部门对部分自媒体夸大事实予以澄清说明,在科学审慎基础上解释社会疑惑,营造积极舆论氛围。
针对“割青麦作饲料”的情况,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的负责人回应称,“五一”期间就部署核查核实,各相关省份抓紧调度排查。近日,该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该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小麦生产经历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虫等多个关口,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的好形势实属不易。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持续强化小麦后期田管,落实“一喷三防”全覆盖等增产措施,提前组织好跨区机收,确保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