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4日,上海市民在新华书店金山朱泾店内购物。当日,新华书店金山朱泾店正式恢复对外营业,成为上海市首家恢复线下营业的新华书店。/中新社
综合中新社、澎湃新闻、记者倪梦璟报道:在15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陈通表示,上海的疫情防控正处于应急处置向常态化防控转换的关键阶段。上海将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从5月16日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近期,上海商超重现排队的“盛况”;金山高新区理发店采用线上预约方式,解决“头”等大事;新天地汉堡店在社区团购上线后,每天需制作3000份以上套餐,市场迎报复式消费。
据介绍,商业网点将逐步有序恢复线下营业,划定进出通道,做好人员限流,并推行“线上订、线下送”和“线下到店消费”服务;农贸市场将逐步有序恢复;批发市场将开展无接触交易,合理控制在场人数和入场采购人数;菜市场将开展集中采购,有序恢复线下营业。餐饮服务将实行线上、线下外卖;理发、洗染服务将实行错峰限流。
超七成超市卖场开门迎客
目前,不少在沪商铺已经恢复营业开门迎客,12家重点连锁超市卖场企业中,实开门店数已达到1193家(线上线下门店合计),占总门店数超70%。大公报记者了解到,多商家已进入复市阶段,上海部分区域也多一些市井烟火气。
为落实防疫措施,消费者到店时还需出示预约凭证,以及相关政府要求的证明。居民杨小姐则向记者展示家周边商超近期排队的“盛况”,高峰时期店外排队长度可达数米。由于所在小区为防范区,杨小姐与邻居均拿到出门许可,可出门采购必需品。“因为附近商超限流,所以大家也很自觉地在超市门口排队购买,对于这样的限流我们认可的,毕竟在室内保障安全距离更重要。”
金山高新区的“Tony老师们”已经率先回到门店,复市上班。截至目前,高新区第一批10家理发店已恢复营业。防范区的居民可以采用线上预约、线下错峰的方式,前往理发店解决“头”等大事。
配送外卖小哥来来往往
在新天地,阵阵薯条、肉饼的香气从Shake Shack汉堡店传出。社区团购上线后,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完成20-30个小区的订单,制作3000份以上套餐。如今随着复工门店变多,团购排队时间从4月中旬刚复工时的两周变成五天。
在乌鲁木齐中路上,梧桐树荫渐渐浓密。在乌中市集门口,配送蔬果生鲜的外卖小哥来来往往。摊位上方打的暖光,和以往一样明亮,只是现在市集依然实行线上服务。新徐汇菜篮子公司正对员工及经营户情况摸底,随时做好市集线下复工的准备。
5月14日,金山区新华书店朱泾店正式复工,这是上海本轮封控以来首家在线下重启的实体书店。按照门店防疫规定,目前店内只允许5名顾客同时进店购物,并且购物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少市民在门口有序排队等候进入。
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将动态调整有关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有序推动外贸外资企业恢复正常经营。
据悉,上海市商务委制定《重点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引(试行)》,先后发布两批复工复产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其中,第一批142家,第二批562家。第一批“白名单”中的企业已有63%复工复产,第二批“白名单”企业正在准备复工复产,第三批名单820余家也将于近日发布。
3千“数字哨兵” 一站式防疫检测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还处于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持续强化分区分级分类管理,在重点场所推行“场所码”“数字哨兵”(健康核验一体机),是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记者从上海移动获悉,根据统一部署,上海移动全力设置“数字哨兵”,以科技力量为上海疫情防控提供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3月,上海移动首台“数字哨兵”率先部署在奉贤南桥镇政府大厅,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场所出入口一站式核查,助力基层一线织密疫情“防控网”,其人脸识别准确率高于99%,并可在小于0.25秒内完成识别。目前,上海移动已经设置超过3300台“数字哨兵”,并逐步逐批在上海全市各区各街镇投入使用。
在普陀区万里街道,已有超过20多小区被划为防范区,万里中浩云小区便是其中之一。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随着快递量的增多,原有的人工查验效率逐渐跟不上了,所以物业聘任了上海移动“数字哨兵”。在“数字哨兵”的把守下,前往小区的“快递小哥”均可快速完成防疫核验,小区居民出入小区也可在“数字哨兵”前“扫一扫”,实现快速一站式核验。
上海恢复常态重要节点
5月1日
上海公布社会面清零以及社会面基本清零标准,上海6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
5月6日
上海7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超八成阳性感染者已治癒出院。
5月11日
上海8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感染传播风险已得到有效遏制。
5月13日
上海公布目标是5月中旬实现社会面清零,近期99%以上的阳性感染者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5月16日
上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
沪多措防范疫情
商贸“数码哨兵”
商贸全面实施场所码或“数字哨兵”,严格把好进门入场关、清洁消毒关、人员管理关、场所限流关、证照查验关。
监管物资发放
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全程参与政府生活物资发放,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质量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设配送“白名单”
配送寄递人员实施每日1次核酸检测和2次抗原检测。只有持有符合要求的核酸、抗原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的“白名单”人员,才能生成“电子通行证”。
增加检测渠道
通过增设检测机构、增配方舱实验室和移动检测车等方式,使上海单日最大检测能力从本轮疫情前的102.8万管,增长到850万管以上,且能够更快地报告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