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科研平台/中国拥63个高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2022-08-26 04:24: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国家卫健委25日介绍,目前全国已有从事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P3、P4实验室63个。图为中国疾控中心下属P3实验室从传递窗口接收疫苗生产用的新冠病毒毒株。\资料图片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与医学教育工作进展成效。国家卫健委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介绍说,目前,全国已有从事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P3、P4实验室63个,P2实验室4.6万个,搭建起较完善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平台体系,监测病毒变异,提升疫情防控能力。这是官方首次披露中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具体数量。\大公报记者 刘凝哲北京报道

  国家发改委等2020年5月公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要求每省至少建有一个P3验室,每个地级市至少一个P2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能够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快速反应,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公众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也称生物安全实验室)愈发熟悉、关注。这种实验室为病原微生物操作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屏障平台,避免操作人员感染和公共环境污染。这项工作在整个医学健康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生物安全法去年颁布实施,设专章进一步明确强调这一工作。

  疫苗株筛选从P3实验室开始

  “P3实验室非常重要,现在我们所用的新冠灭活疫苗,最早的疫苗株筛选是在P3实验室开始的,最早做临床试验的产品也是在P3实验室完成的”,刘登峰说。他表示,近年来,国家加快推动P3、P4实验室规划建设,目前在人口健康领域已建成P3、P4实验室63个,有效提升了国家和各地方疫情防控能力、生物医药经济发展基础水平。

  刘登峰表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主阵地,也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平台。日前,内地布局菌(毒)种保藏机构的网络,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保藏机构能够实现病毒变异情况的监测,通过网络分享变异株,充分利用资源。新冠疫情Delta、Omicron等变异株引发过几波疫情。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把毒株分离出来,再分享给科研机构和疫苗生产单位,从而为科研防控、疫苗生产、生物产业提供坚强的保障。

  在备受关注的实验室安全问题方面,刘登峰表示,国家卫健委逐步构建了风险防范化解体系,体系建设包括人员培训等项目,将较好的P3实验室作为教学点,确保人员掌握应知应会的操作。在法律制度设计上建立充分的责任体系,实验室依托单位、负责人以及属地卫健委都分别负有监管责任。通过这些制度设计,内地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这些年实现良性运转。在日常监督方面,国家卫健委每年制定年度计划,部署实验室自查、属地化检查,还会对高等级实验室进行全覆盖的飞行检查等。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