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3.5分饭店现象/五星好评不可靠 低分餐厅人气旺

2024-02-21 04:03: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除了热衷打卡网红餐厅,时下年轻人也爱帮衬“低分”饭店。图为1月7日,游人在云南丽江古城享受美食。\新华社

  早前,26岁的林莉背上行囊,开启了一个人的苏州之行。吃了蟹黄麵、大虾生煎、纸皮烧麦、鸡头米,几乎没有踩雷。“我主要找评分4分左右(5分为满分)的餐厅,或者是很多叔叔阿姨帮衬的店。”大数据时代,吃饭之前先打开点评类APP看评价,是很多年轻人的习惯。但他们秉承的原则却是“依赖却不迷信”,正如此前有关“评分低的饭店可能更好吃”“3.5分饭店”的话题频频火上热搜,本届年轻人有想法、有态度,“跟风”打卡网红餐厅的同时,也喜欢寻找明珠蒙尘的“宝藏小店”,希望在觅食路上偶遇惊喜。\大公报记者 黄宝仪

  白领林莉是个“背包客”,“独自出行,最大问题是吃。”刚开始的时候,林莉都是选择点评类APP上4.8、4.9的高分餐厅,结果却不尽如意。“也许是期待太高,也许是众口难调。”

  高分店“踩雷” 味道大失所望

  广州白领爱丽丝说自己最近一次“踩雷”是在厦门。看到很多人推荐打卡双子塔的高空下午茶,爱丽丝和闺密选了一个高分餐厅,预定了一套将近300元人民币的英式下午茶。“颜值在线,就是味道连中规中矩都算不上,意面甚至不如连锁店出品。”

  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很多。林莉几次踩雷之后,不再单纯看评分,而是到了地方后先看看就餐人群,“如果老人家比较多的话,一般都有保证。事实上经过这样双重筛选后,往往能发现惊喜。”后来林莉发现,这些餐厅不一定分数很高,有的甚至连4分都不到,在这个“4.8分算合格,4.5分勉强可以”的时代,林莉也没想到“低分”餐厅居然是反璞归真的存在。

  如果不是记者问起,家住广州天河的刘林根本没留意到被他当成长期饭堂的快餐店,竟然是一家评分不到4分的餐厅。“吃了10多年,味道一直没变过。”小店没有上外卖平台,桌面上也没有扫码点单标记,几位阿姨在现场忙着做菜,偶尔还跟食客聊上几句,场面格外温馨。刘林说,街坊经常来帮衬这小店,“附近居民大概没人打过分,但大家会用脚来投票。”

  “餐厅与食客,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广州本地食评家劳毅波告诉记者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在广州老城区的一家小店,多年一直出品稳定,但在拿到米芝莲餐盘奖后,点评类APP的负评大幅增加。老板请专业人士对这些负评食客进行画像,发现他们大多是只消费了平价菜的客人。为了避免陷入恶性循环,老板将菜品价格提高了50%,将有限位置留给真正懂欣赏的人,不久店舖就回复到好评如潮的状态。

  理性消费 本分餐饮更有空间

  在互联网时代,搜攻略、看评分,已经成为消费新习惯。但打分点评的标准,实际上因人而异。近日,有网友分享在高分餐厅踩雷、爱吃的餐厅只有3.5分的经历,引起共鸣。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表示,餐饮企业数量众多,难免参差不齐。消费者为了减少出错成本,依赖点评类APP筛选,最初是为了避坑。真实的消费评价确实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然而,真实性需要建立在规则之上,而消费者并不清楚APP上的评价和评分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客观评价与竞价排名各自的权重,因此当中就存在了暗箱操作的空间。

  随着“评分决定好坏”渐成趋势,一些商家通过有偿探店“种草”、刷单炒高信用、虚假评分等方式刷好评、攒人气,导致消费评分机制失效,“高分”就不香了。如今,年轻人热捧3.5分饭店,在程钢看来是一件好事情。“证明年轻人不会被结果性数据遮蔽,懂得追求事实,对于那些真正注重烹饪或是被数字化埋没的餐饮企业,将带来更多温度和发展空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