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2024全国两会 | 发展新质生产力 香港有条件当排头兵

2024-03-07 04:03:42大公报 作者:李望贤、卢静怡、郭奕怡、陆礼文、黄钇淼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翻开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5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在参加香港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香港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积澱、基础条件、独特优势和现实需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也是参与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沿,绝不能错失新的生产力发展迭代的机会。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香港有能力有条件走在前列,肩负起排头兵的重任。

  

图:观众在2024年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参观比亚迪新款发动机。\新华社

  当前,中国各地正在加快推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抢抓新领域新赛道的新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呼和浩特重点围绕算力产业上下游引进项目,累计建成投用、在建产业项目164个;广东阳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和新型储能、现代农业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海外人士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给予高度评价,相信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不断取得成果,向“新”而行的中国经济也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增加新活力、带来新机遇,助推建设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

  港打造国际创科中心 早着先机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形式,包含了未来技术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指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能带动香港相关的先进生产服务业,同时生产链上的某些特定环节也可以布局在香港,成为香港的机遇。

  事实上,香港近年来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培育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都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方舟举例称,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的Web3.0,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实际上就是金融跟科技相结合的新业态,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特区政府于《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中,明确提出要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微电子、新能源在内的先进制造业,未来5到10年将香港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其增量部分靠核心技术来推动。“香港无论是在发展传统的优势产业,还是打造未来新产业,都能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

  香港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 大有可为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联合创始人冼汉廸认为,香港科研实力强大,5所大学进入世界百强,拥有多所国家实验室,既有院士和海归科学家,也有政府的科创蓝图与投入,香港需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作出更多贡献。“发展新质生产力,香港有能力有条件走在前列。”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波顿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明凡认为,香港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下,逐步发展成为扩大开放、推动创新的前沿阵地,并在推进基础研究、保护知识产权、延揽全球人才、对接国际规则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此,香港要集中优势资源实施攻关计划,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贡献。

  跨境流通 | 李慧琼 用好河套 港建数据中心

  “香港一直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挑战,除了金融业,航运业和专业服务外,在工业4.0领域亦需要急起直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慧琼表示,香港再工业化其实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脉相承。“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亦需要创新及科技元素,不同产业、不同企业都需要在自主创新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才能更有竞争力。”

  对于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利用好深圳河套地区是关键。她建议中央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推动河套地区发展,例如在生物样本跨境政策上支持批准内地的科研及临床试验采集的生物样本及相关数据可进入河套香港园区。香港有潜力成为国家重要数据港。她建议,在做好风险管控的情况下,可将跨境数据供合资格的香港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香港园区内使用。在香港园区实现来自内地、香港以及其他地区的数据交汇,助力香港成为国家重要的国际数据港,亦能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产业升级 | 黎少斌 北都科创 聚焦工业4.0

  谈及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给香港带来的机遇,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表示,香港最大的优势就是创新科技,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首要考虑是成本问题,如果这一点可以保障,很多科创项目就能实施。在发展优质生产力过程中,河套地区和北都可以作为一个中试中心,将香港一些新科技项目以一定规模落地,再应用到大湾区内地城市。

  黎少斌表示,香港目前正在推进工业4.0,有助于帮助香港解决工业发展的两大痛点,即人工和土地成本过高。“以生产力局为例,目前已经有56个新型工业化项目,其中包括74条智能生产线将会在香港落地,这些全部和新质生产力有关,现在推进情况是已经有12条生产线落地,全部的计划项目包含传统和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包括先进材料、生命健康。传统产业包括食品、纺织、塑胶、光学。”黎少斌表示,这也验证了新质生产力不但可以推动新兴产业,也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创新发展 | 陈志豪 城大育才 利港研发6G

  新质生产力需要强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过去几年来,5G作为新基建的排头兵,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5G“增强版”技术5G-A,是由5G向6G演进的关键阶段,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强大的数字动能。

  作为6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太赫兹技术近年来吸引了广泛关注。“我们实验室在香港研究资助局主题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做了很多THz(太赫兹)相关的工作,包括THz天线,集成电路(IC)及成像(Imaging)。”据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讲座教授、太赫兹及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志豪介绍,实验室也在研究基于铌酸锂平台的太赫兹光子学,这也是提高6G通信速率的有效方法,目前已有相关论文发表。陈志豪表示,实验室长期致力于mmW/THz天线方面的研究。“实验室培养的人才对香港再工业化有极大帮助,尤其在天线及6G关键技术组件等方面。”

形成新质生产力 香港可从“三创新”着力

 

图:科研人员在香港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培育计划共享实验室工作。\新华社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对此,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叶玉如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极具前瞻性的布局”,香港可以从源头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三方面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香港科技界期待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新质生产力即是要从源头创新,而基础研究是一切科技创新的源头。”朱叶玉如表示,凭借其国际化优势和丰富的科研资源,香港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香港的多所研究机构和大学在不同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基础,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布局并推进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科技等新兴和未来产业。

  因地制宜 打通湾区产业全链条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更需要注重香港和内地的合作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上下游的联通。

  朱叶玉如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香港与内地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合作机会,香港科学家更多地参与到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她以港科大为例称,科大的香港和广州校园也是融合发展的一个例子,两个校园在学科领域上没有重叠、互相合作,能为大湾区培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

  除了科研创新外,新质生产力为香港再工业化带来了新方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表示:“生产力局将继续配合国家发展策略,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错位发展 香港可发挥科研优势

  “新质生产力既可以推动新兴产业,也可以帮助传统产业升级转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黎少斌表示,不论是什么产业,都可以用到新技术来推进效率,香港可以发挥的就是科研优势。“大湾区内地城市产业更加丰盛,所以我觉得没必要所有城市都去发展新兴产业,每个城市需要检视自己的优势产业,可以做一个错位发展,利用新技术来推动已有的优势产业。这样大湾区新兴和传统产业可以相互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盟深圳市委会主委吴以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已经开展诸多探索和实践,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早、规模大、基础好、体系较完整,在多重国家战略的加持下,粤港澳三地携手合作,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成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发动机”。

  携手并进 | 黄锦辉:港助接轨 联通全球资源

图:科研人员在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调试机器人。\新华社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认为,创新离不开科研的支撑,而在大湾区,特别是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四大中心城市之间,已形成默契协作模式。这一模式从香港的科研出发,经过深圳、东莞等地成果转化,最终实现量产,并面向整个大湾区市场进行推广。

  黄锦辉表示,信息科学、新能源等领域,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和计划实施的重点。香港特区政府最新的财政预算案也明确体现了这一点,其中绿色未来和数字经济被置于重要位置,这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紧密相连。

  “新型工业化并非简单地将传统生产线搬回,而是强调创新科技产品的量产和落地。”黄锦辉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局限于香港一地,而应从宏观角度看待整个大湾区的一体化进程,香港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应该鼓励大湾区企业善用科技解决行业痛点,深化海内外科技合作,联通国际顶尖的创新科技资源。

  联合培养 | 尤政:加强交流 两地共享人才

图: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新华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表示,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也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高校作为人才策源地,要持续输送领军科学家、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高水平创新人才到产业的关键环节。

  华中科技大学是入选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的首批内地高校,在港认知度较高。他感谢香港特区政府对华科大毕业生的肯定与支持,希望未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与香港加强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要蓬勃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表示,派出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创新企业,是推广技术和产品的有效途径。他表示,“接下来,我们会在粤港两地科创合作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向大湾区释放科创发展新活力。”

  短评 | 抓住机遇 香港竞争力更上层楼

图:市民在第11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上体验VR技术。\新华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香港绝不能错失机会。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空间。应充分发挥香港、澳门在国际化、市场化方面的优势,结合广东在制造业方面的实力,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要针对各城市的特色和资源禀赋,精准定位,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传统产业仍是经济的重要支柱。应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良性循环。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优势,深化产学研的合作,为国家源头创新贡献力量。

  话你知 | 新质生产力

图:在成都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主题展览上,小朋友体验数字人对话系统。\中新社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到了一个新词汇──“新质生产力”。在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入阐述了新质生产力。该词也于今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观察中国政策风向的窗口,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也受到外媒的广泛关注。在报告英文版中,新质生产力被翻译为“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不少外媒记者仔细翻阅,解读报告新词。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学者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体现在新劳动力、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等四个维度。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强化经济动能 构建未来世界

  场景❶ 崭新能源

  •不久的将来,全球绝大多数的能源将来自于太阳能或可控核聚变,新能源应用将遍布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技术的高速发展,将让人类开启住宅、办公室之外的“移动第三空间”。

  场景❷ AI生产

  •未来AI会构建具备智慧能力的人工系统,以解放人类。协作机器人、自动移动机器人、数字员工等新型生产力将进入千行万业,将重塑企业生产和交易模式。

  场景❸ 万物互联

  •在智能化大势之下,多年前就已提出的“云”将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全面智能化(All Intelligence)将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让所有对象可联接。

  场景❹ 未来工业

  •VR和AR技术的应用,将为生产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通过VR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原型制作,可以降低成本和时间;通过AR技术进行远程协作和指导,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香港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代表委员建言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蔡冠深

  创新科技是香港发展的战略方向,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背靠祖国、背靠湾区的优势,应该将创新科技、创新模式与粤港澳大湾区结合,作为香港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朱叶玉如

  创新源头,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对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也可从根本上保障国家安全。创新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链供应链,培育新兴未来产业,在关键技术和供应链上减少对外依赖。创新人才,建设全方位、战略性人才体系,对接国家需求。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 苏长荣

  新质生产力在香港是多领域的,因地制宜也就是要发挥独特优势。创新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的趋势,香港原有的传统优势行业如金融、航空、现代服务业等,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香港的优势、带动更多发展动力的积澱和基础。

  香港科学家 尖端领域大放异彩

  新产业 源头创新制药链条

  香港科学家潘洪辉和他的团队,筛选出具有普遍性的细胞株和培养基,从源头创新製药链条,为生物製药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平台,让药企定制合适的细胞株和培养基,从而用它们快速生产出用于实验的新药并验证药效,缩短新药研发的时间,将小细胞孵出大产业。

  新医药 干细胞药破美垄断

  目前,中国有超过1.3亿人被膝骨关节炎折磨,传统药物或手术都无法根治,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学会院士、香港大学医学院讲座教授、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从源头推动创新,研制一款有望逆转膝骨关节炎、普罗大众也负担得起、核心原材料国产化的干细胞新药,有望让患者双腿能屈能伸、恢复健康站起来。

  新材料 光材料研究领跑全球

  200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提出的原创性科学概念聚集诱导发光(AIE),被视为光材料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打造了一个中国人“领跑”世界的学术流派,也为“中国智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