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北京观察/发难“新三样”背后的新花样\马浩亮

2024-04-05 04:0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时隔9个月,美国财长耶伦再度访华,这也是今年以来首位踏上中国土地的拜登政府阁员。不过,在此次启程前夕,耶伦对中国经济发难,并直指太阳能、电动汽车和锂电池,而这正是中国外贸表现最为抢眼的“新三样”。美方指责中国推行低价倾销,并扣上了“不公平竞争”“扭曲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全球供应链”“伤害美国企业”等多顶大帽子。一些持偏见者甚至发明了“工业海啸”之类耸人听闻的概念。

  几年前,在5G发展的关键节点,美国从芯片着手挑起贸易战和科技战。而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刷新中国出口的“封面”时,又被美方当成了火力点。这种新花样,实则仍是“新冷战”思维的产物。正如习近平主席2日与拜登通电话时所指出的:“美国针对中国的经贸科技打压措施层出不穷,制裁中国企业的单子越拉越长。这不是‘去风险’,而是制造风险。”

  实际上,“新三样”亮眼成绩的市场逻辑并不复杂。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自由竞争,以及完备的产业体系。并且,中国汽车业的开放步伐一直走在其他行业前列,汽车业外资配股限制已完全放开,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补贴也在去年全部取消。特斯拉等外资车企更在中国收获巨大红利。再以光伏产品为例,去年中国风电机组装机成本创历史新低,仅为美国同等成本的五分之一。企业与消费者如何“用脚投票”,便不难理解。

  西方借“新三样”玩花样,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推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绿色壁垒、安全壁垒等非传统壁垒层出不穷。欧盟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调查,并通过《新电池法案》对中国的锂电池构筑规则壁垒。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甚至声称,中国电动汽车会在美国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

  联合国贸发会议此前警告,2024年全球贸易仍“高度不确定且总体悲观”。面对各种新壁垒、新花样,中国应加强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超前布局,提高防范“卡脖子”的能力;在产品出海的同时,积极拓宽产业出海,增强应对风险的韧性。而始终以开放姿态保持对话磋商,亦是不可或缺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