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欧盟向中国电车加关税 中方坚决反对

2024-06-13 04:03:22大公报 作者:马静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月13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第100届布鲁塞尔车展媒体预展上参观比亚迪Atto 3电动汽车。\新华社

  欧盟委员会12日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欧盟委员会对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商务部12日对此回应,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商务部在回应中表示,欧方罔顾事实和世贸组织规则,无视中方多次强烈反对,不顾多个欧盟成员国政府、产业界的呼吁和劝阻,一意孤行,中方对此高度关切、强烈不满,中国产业界对此深感失望、坚决反对。

  批欧方滥用规则 裁出畸高补贴幅度

  商务部强调,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欧委会罔顾中国电动汽车优势来自开放竞争的客观事实,罔顾世贸组织规则,罔顾中国相关企业对有关调查的全面配合,人为构造并夸大所谓的“补贴”项目,滥用“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出畸高的补贴幅度,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是制造并升级贸易摩擦,是以“维护公平竞争”为名行“破坏公平竞争”之实,是最大的“不公平”。欧方此举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合法权益,也将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商务部表示,欧委会一手高举绿色发展大旗,一手挥舞“保护主义”大棒,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不符合中欧领导人关于加强合作的共识精神,将影响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氛围,不利于欧盟消费者自身的利益,也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就有报道称欧盟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25%的关税,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2日表示,这起反补贴调查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中方敦促欧方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保护主义没有前途,开放合作才是正道。我们敦促欧方恪守支持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的承诺,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大局。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林剑说。

  中国产业补贴政策 严守世贸规则

  就欧盟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依靠补贴出口。商务部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丁维顺12日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这种说法就是谬论,有悖常理也有违事实,其本质上是一种双标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伎俩。

  丁维顺指出,中国产业补贴政策合理合规,以产业补贴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适用于各类市场主体,所有企业均可平等享受。中国相关补贴政策已及时全面向世贸组织通报,不存在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性补贴。

  丁维顺强调,产业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通行做法,关键是要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坚持公平、透明、非歧视。反观美欧,近年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且带有大量排他性、歧视性做法。比如,美国《通胀削减法》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歧视性对待中国企业,将中国企业生产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关键矿物排除在享受补贴范围之外,对中国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设置重重障碍,明显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负责人王世江在吹风会上指出,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所形成的。以光伏和锂电池为例,中国光伏企业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量产先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5%,产业转化效率已经超过25%。

  过剩的是焦虑 扭曲的是心态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却被一些国家指责为出口国内过剩产能。对此,商务部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丁维顺12日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出口多意味着“产能过剩”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把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多等同于“产能过剩”,既有悖常理和常识,也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

  丁维顺指出,当今世界经济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生产和消费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视野下进行供需匹配和调节。“不能因为一国产能超过本国需求,而被贴上‘过剩’的标签。”

  丁维顺指出,欧方以产能过剩为由,实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所谓“产能过剩”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焦虑;所谓的“市场扭曲”,扭曲的不是市场,而是心态。中方始终认为,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在良性竞争中不断扩大合作,实现共赢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丁维顺指出,一些中国企业选择在欧建厂,就是中欧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生动写照,也有利于拉动当地经济和就业,有利于推动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希望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对话沟通妥善解决彼此关系。

  中国电车竞争力遥遥领先 不会因打压变弱

  6月12日,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欧委会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本质是看到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妄图通过这种做法降低中国产业竞争力。但其做法并不会压垮中国企业,反而会严重影响国际贸易正常秩序。

  刘英表示,首先,欧委会所做是因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透过技术创新展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欧盟的相关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竞争力,所以他们妄图通过加征关税做法提升自己国家的产业竞争力,降低中国产业竞争力。其次,欧委会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

  刘英表示,“美国方面都是直补政策,欧洲方面也有各种形式补贴,现在却拿中国补贴说事,这些说法毫无道理。美国和德国汽车出口率都远远高于中国。不能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高、品种多、性价比高,受世界各国消费者欢迎,就去说什么产能过剩。这与产能过剩毫无关系。”

  刘英指出,中国的产业竞争力非常强大,完全不会因为价税就变弱,中国的企业一定会通过控制成本、提升效益、提高供应链效率等找到解决和应对方法。

  欧洲三大车企速表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

  梅赛德斯─奔驰始终支持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自由贸易,包括所有市场参与者应享有同等待遇的原则。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将给各方带来繁荣、增长和创新。如果任由保护主义趋势抬头,将对各利益相关方造成消极的后果。

  德国大众汽车

  欧盟委员会做出上述决定,让当前德国和欧洲对电动汽车疲软的需求雪上加霜。大众汽车呼吁欧盟委员会利用下半年时间与中国方面进行贸易谈判,以便找到另一个“既能公平对待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状况,又不会不必要地限制自由贸易的法规”。

  宝马集团

  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宝马集团坚定不移地拥护自由贸易。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