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走俏非洲的“中国制造”越来越丰富多元,国货风油精因其祛暑驱蚊的功效,备受非洲人民欢迎。
油绿的包装盒,一个装有淡绿色油状液体的玻璃瓶,拆开是一封古早海报风的说明书。在繁华喧嚣的世界商业舞台上,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中国土特产——风油精,以其独特魅力在非洲大陆上演绎了一场“逆袭”传奇。
在当地,一瓶2元(人民币,下同)、3毫升风油精曾卖至8美元,溢价数十倍,年销上亿元。其驱蚊止痒和提神醒脑的功效成功俘获非洲民众的心,成为名副其实的“硬通货”,甚至被当地人誉为“东方神油”。风油精能成为“非洲茅台”上升到硬通货的货币范畴,并非偶然。其在非洲的热销,不仅展现了风油精的跨文化魅力,也证明了传统产品在全球市场中仍具有潜力,是中国制造出海成功的缩影。\大公报记者 苏榕蓉
被誉为“非洲茅台” 展现跨文化魅力
在中国人眼中,风油精或许只是童年记忆中那抹熟悉的清凉,是奶奶家床头柜上的复古旧物。而如今,在遥远的非洲大陆,这瓶小小的风油精迎来了第二春,成了一种“万能药”。更有非洲民众对它盛赞不已,称其为“古老国度的浪漫气息”。
非洲家庭“必备良药”
“清凉、止痛、驱风、止痒等有多种效果的风油精很符合非洲人民的需求,是非洲家庭的必备良药。”在非洲博茨瓦纳和南非从事电器进出口贸易逾15年的福建侨胞高圻受访时笑言,如今,他已经习惯了身边的非洲朋友随身携带风油精。“他们时不时会拿出来闻闻,一般都是去当地的华人开的商超百货购买。在这里,它是驱蚊神器,是中暑者的‘速效救心丸’,是长途司机的‘外敷红牛’。”
非洲人对风油精的热爱无处不在,将其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曾外派塞拉利昂的福建小伙刘杰明亦告诉记者,的确有不少在非洲生活工作的中国人,都把风油精列入“出国行李箱里的必备好物”。“在生意上碰上讲价困难,及时送上风油精,百试百灵。除了戴上产自河南许昌的假发,我的非洲同事还把风油精当香水使用,让全身都能被笼罩在风油精的气息里。”
高圻在南部非洲的朋友Modisaotsile Ndlala也表示,当地人称风油精为“万金油”。在疫情肆虐期间,他的华人朋友就让他见识到了这款“神秘东方小绿瓶”的妙处。无论是头痛脑热还是感冒发烧,他打开瓶盖后放到鼻子前猛吸一口,鼻塞马上畅通。当地一些非洲人还将风油精视作口服良药,尽管味道不佳,却坚信其疗效。Modisaotsile Ndlala如今也习惯了滴几滴风油精兑水,喝到肚子里后清凉直冲脑门的感觉,整个人一天神清气爽。
此外,非洲地处热带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经常出现大量的蚊虫,风油精涂到身上不仅提神,还可驱蚊止痕等。非洲人称之为“神药”,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仅在2021年,中国向非洲地区出口的风油精总量就高达4029.5吨,贸易总额约为1.63亿元。高圻表示,据其观察,在疫情期间,风油精在非洲的风靡程度远超以往,被当地人民认为是炙手可热的“保命神器”。“当时,我有朋友从事风油精出口至非洲的业务,体量很大。”
“中国制造”物美价廉
“在非洲,从风油精到假发,再到手电筒、手机、自行车、建筑机械等等,‘中国制造’的产品多元丰富,应用在非洲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传递着‘中国制造’的优质和实惠,我感到很自豪。”高圻认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出海”,最重要的是“尊重”。从当地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用创新解决生活中的难点,用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样才算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