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造船业扬帆远航
大型LNG运输船
首艘国产大型LNG运输船“大鹏昊”号
LNG船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能保证在零下163℃低温下,像变魔术一样把天然气“压”成液态,使其体积缩小到1/600,具有超长距离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能力。1997年,沪东中华启动大型LNG运输船研制,经过10余年集智攻关,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中国第一艘大型LNG运输船“大鹏昊”号于2004年12月15日开建,2008年4月3日完工交付。
液化天然气在海上运输过程中,要保持在零下163摄氏度以下的超低温状态;同时,由于液化天然气易燃、易爆的特点,还要有效防止海上运输过程中出现洩漏,因此,膨胀系数小、导热系数低、塑性韧性高的“金属之王”殷瓦钢是理想的材料。厚度仅有0.7毫米的殷瓦钢,全球仅有法国GTT公司能够生产。2013年起,沪东中华联合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和中国船级社等单位协同攻关,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终于突破了核心材料的研制,2017年获GTT公司授予认证,宝钢特钢成为全球第二家可供应薄膜型LNG船用殷瓦合金的合格供应商。
航空母舰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
2019年12月17日下午4时许,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国产航空母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交付海军入列仪式。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
作为一艘全新研制的航母,需要采用大量新设计、新材料,工程量巨大,建造总量超过20艘超大型油轮工程量总和。国产航母动力系统在中船重工701研究所工程师们的努力下实现完全自主设计。它是国内舰船最大的动力系统,比1000台轿车的总功率还大。为了建造国产航母,工作人员专门建设了国产航母动力陆上模拟系统,并用5年时间收集了上亿组宝贵试验数据。
山东舰突破了船体结构、动力核心设备这两项制约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以及发电机组、综合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装置等船舶动力产品设计建造关键技术。这意味着中国正式掌握了现代航母建造技术,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迎来国产航母时代。
大型邮轮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2017年前后,打造国产首艘大邮轮的时机越来越成熟,外高桥造船作为行业龙头,为了承担这一任务,就必须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能力。在前往欧洲学习考察邮轮行业“大本营”时,他们就发现,外方虽然愿意提供邮轮的图纸,但其数字化造船平台是绝对的“非卖品”。这也再次证明,数字化是船舶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中国必须突破的瓶颈。
“爱达.魔都号”有零件2500万个,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数量远胜于大飞机和高铁。除了这些硬件外,邮轮建造还涉及巨量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比如,“爱达.魔都号”日均产生的沟通意见,就相当于之前一艘大型集装箱船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数字化工具,整个工程将面临极大困难。正因为预见到这些问题,外高桥造船在大邮轮项目酝酿之时,就开始打造名为“SWS-TIME”的数字化造船平台,尝试借助技术赋能,将高度复杂的邮轮项目梳理得井井有条。
在设计端,大邮轮6万张图纸都已实现数字化,在中外邮轮建造史上这是第一次。2500万个零件、600多个分段,全都化为三维模型,按实际建造要求组合起来,相当于在设计时就将整艘船在电脑中“造”了一遍。这使得那些潜藏的设计瑕疵,可以被提前发现,最大限度避免之后“边造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