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内地灰产业:事了拂衣去 躲债藏资产 揭秘“职业闭店人”

2024-12-05 05:02:35大公报 作者:朱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内地一家连锁教培机构各大门店闭门关停,家长来到门店前讨要说法。

  “尊敬的学员家长,您好……”当公众号推送来那封迟到的告别信,经历了五次内地教培机构“人间蒸发”的徐敏(化名),余下的只有愤怒与无奈。

  近年来,内地教培机构的“断崖式消失”成为不少家庭挥之不去的阴霾。而在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名为“职业闭店人”的灰色群体。他们游走于法律漏洞之中,深谙消费者的“畏讼”心理,通过帮助经营不善的企业机构“金蝉脱壳”,躲避债务、转移资产。大公报记者多方走访调查,试图揭开“职业闭店人”的产业运作模式。

  10月30日,北京一家知名体育培训机构“花香盛世”发出一纸公告,称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资金链断裂,不得不暂停所有业务,再次将徐敏推向了维权的风口浪尖。“2万5千元(人民币,下同)的学费,70节未上的课程,只换来教练一句‘我还被欠薪呢,钱八成是要不回来了’”。另一位家长表示,该机构篮球培训课的“退场”更加悄无声息,“闭店前四天还在订购新篮球服,前一天晚上甚至还在举办活动。”徐敏透露,根据家长和教练的维权群内统计,已有千名家长和数十位教练登记了信息,目前涉及学费等金额或超2000万元。

  更换法定代表人 追讨无门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8月,北京花香盛世国际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地址和主要人员就已发生了变更,注册资金更是从500万元大幅削减为10万元。该公司多次成为被执行人,并有多个开庭公告,涉及全国多地,且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占多数。

  同样遭遇的还有刘芳,在“暑期大优惠”的噱头下,她在舞蹈培训机构“天鹅湖畔”继续充值了2万学费,结果这家以现场钢琴伴奏和芭蕾合作为亮点的培训机构,一夜之间人去楼空,只留下她手中那200多节课的“空头支票”。

  近几年,机构跑路事件频现。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机构都是起初经营口碑不错;不久后开始大搞低价促销活动,诱导充值;期间悄悄更换公司法定代表人;最后,一夜间“卷款跑路”,拖欠租金和员工薪水……在采访中,多位家长均表示,在后续沟通中都出现了“第三方”进行线上及线下的沟通协调工作。不禁惹人猜疑,在这不良商家敛财跑路的“熟悉配方”背后,究竟是经济下行,还是有一条完整的闭店流程在暗中运作?

  改动登记 “背债人”无力还债

  此前,北京办成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对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由此,揭开了一条成熟的“职业闭店人”灰色产业链。

  以连锁教培机构“艺术伞”(北京小番茄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例,该机构在闭店前收取了高达2000多万元的预缴学费。而在闭店前25天,小番茄却悄然进行了公司登记备案变更,将一系列重要职位全部更换到了毫无还债能力的“背债人”贾某和张某身上。这一操作,无疑为后续的逃避责任埋下了伏笔。

  据披露,在此过程中,北京超莱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四川顺立杰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企未来(北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3家中介机构,各司其职,分别负责解决客户投诉、找背债人和处理杂务等,递交虚假登记材料、隐瞒重要事实,为“艺术伞”代办取得公司变更登记。而佣金通过层层分包,委托费从30万一路剥到1.88万元和700元。单价看着不高,但因闭店人产业链条完整且运作流畅,量产之后的收益十分可观。

  二次收割 消课不成反增课

  记者发现,在教培机构跑路的解决方案中,转课似乎成了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然而,转课这一看似合理的解决方案,正在成为“职业闭店人”的新套路。

  今年6月,蒂美优舞蹈机构突然闭店,从年初开始,多家蒂美优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陆续更换,并将注册资本从500万大幅减少至20万。闭店后,学员们的课程被分散到了数家不同的机构,每家只能免费消除5节或10节,如需继续上课则要额外付费,或者将此前未刷的课程换算成积分,再由部分积分加额外付费的方式消课。

  蒂美优在京共3家门店,仅凯德晶品店维权的家长就有300多人。作为受害者之一,王女士当时尚有万馀元课时费未退,只能接受转课安排。“孩子对课程和环境有极大黏性,一般在某个地方连续上几节,就很难换地方了。”王女士坦言,“转课不等于消课”的套路无疑是“二次收割”。转课未“消课”,反倒“增课”,使消费者陷入更深困境。

  特稿 | 4合作伙伴骨牌式倒闭 创业者怒吼:真有这么巧?

  随着阿恒一个漂亮的压水抬头,游泳池里腾起最后一朵浪花。

  2020年,港青阿恒北上创业,捱过疫情,却又成疑似“职业闭店人”操作下被收割的一环。与教培机构中动辄50节、100节课的大课包相比,他坚持只售卖10次卡、20次卡以及月卡,算下来合250至300元一节课。

  因泳池限制,阿恒需要与健身房、学校等合作。他表示,泳池按分泳道出租,一条泳道年租金高达50万,每天仅容10余学员。即便按最高课时费300元、每月无休授课,前半年几乎全为租金打工,教练工资等开销还未计入。现金流,成了阿恒心头的一座大山。“我明白大课包是盘活现金流的利器,但我就是不妥协。”

  刚刚起水上岸的动作虽然漂亮,但阿恒的事业却还没真正上岸。短短一年内,4家合作健身房相继跑路,其中一家在他受访时前一日还在开庭。“我怀疑这一切都是‘职业闭店人’的杰作,手法雷同,时间集中。一家刚让我续了大额租金,另一家听说老板准备将法定代表人转给农村老家的人。”

  这一折腾,前后损失了近50万。

  阿恒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中,无数创业者与家长深受其害,甚至是远在他乡的“替罪羊”们。

  背债人张某,便是其中的典型。这位山西农村的保安,因一时贪念,成为小番茄公司的背债人。一单400元报酬,就让他稀里糊涂上了贼船。“他们说我不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法律承担责任很小,只是限高(消费)而已。”秉着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考虑限高的原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张某充当了12个省市30多家企业的背债人。

  东窗事发后,张某的支付工具与银行卡被冻结,无法自由择业,生活陷入困境。“这个行业主要还是(钻)法律漏洞,我是其中上当受骗的一个人,但有很多人会上当受骗,区别只是从我的名字换成他们的名字。”

  围猎财困机构 叫价高达负债额30%

  幼儿讬育机构创业人小德向记者透露,“职业闭店人”无缝不入,专挑资金困窘的机构下手,并以团队形式提供闭店服务。“他们相当谨慎,熟人介绍更愿意接单,而且会做欠债评估和闭店步骤规划。”据他所知,闭店人收费约为欠债的15%,涉及转课、变更法定代表人或退部分学费等复杂操作时,费用可飙升至30%。

  海问律师事务所国际合伙人、律师苏浩解释称,关于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该变更主要股东会决议,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变更登记申请。虽然《公司法》未明确规定变更时间,但实际操作中,两到三周即可完成。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在办理变更时,主要进行形式审查,而非对新法定代表人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查。

  “职业闭店人”声称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从税、工、公、政等方面逃避风险。背债人找好后,一般情况下,“职业闭店人”会再经营一段时间,关店前再搞个大促销圈钱,最后悄然离场。专家分析称,职业闭店人就是钻了消费者苦于举证、很少拿起法律武器捍卫权利的空子。若涉及到跨区域情况,因为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将更加影响执行效果。

  职业闭店重灾区

  美容美发、

  体育健身、

  教育培训

  共性:预付式消费模式

  消费者通过一次性预先付费,能换取经营者较大幅度的减价让利或折扣优惠;经营者可通过此种方式,快速回笼资金,满足其资金周转、稳定客源、增强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等需求

  预付式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问题:

  经营者违规办卡

  经营者拒绝开具消费凭证

  经营者服务承诺兑现差及变相涨价

  消费者办卡容易退费难

  经营者跑路消费者挽回损失难

  消费者维权难度大

  记者手记 | 祭出法律利剑 扑灭“闭店蛀虫”

  单次课程?抱歉,那只是个传说。作为教培机构突然闭店,心照不宣的捞钱“秘诀”,越滚越大的课包像吸血蚂蝗一样扎进家长们的钱袋,将真金白银换成冰冷的课时数字。离职员工的爆料,更揭出无良商家薅羊毛的卑劣:“蚂蚱再小也是肉,一个都不能放过。”更有“闭店蛀虫”无孔不钻,专挑负债累累的机构,为其提供“关门大吉”的定制服务,牟取暴利。

  近年来,教培机构跑路,几乎成了高概率事件。它们或在故意圈钱后跑路,或在盲目扩张后无力维持,不是聘请“职业闭店人”介入操作,就是拙劣模仿“职业闭店人”手法,逃避责任。这些行为不仅导致万千家庭的经济损失,更在民众心中留下“疤痕”,影响消费信心恢复。

  更令人忧虑的是,法律漏洞和执行困境竟成了这些人贪婪的“保护伞”:新法定代表人资质审查形同虚设、预付费第三方账户有名无实、公司“有限”责任的法律规定反成其“逃避”责任的空子、跨地域执法困难……如果闭店不了了之成为常态的话,长此以往,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基本遵循将受到侵蚀。面对乱象丛生的教培行业,政府必须亮出鲜明的态度,祭出法律的利剑。强化法定代表人变更审查,填满法律漏洞,严惩拒用第三方账户者,曝光失信黑名单,用大数据拉起安全大网,彻底斩断“课包陷阱”,让望子成龙、满怀期望的家长们不再成为“闭店狂飙”下的无辜牺牲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