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华龙洞人”身份确认:东亚地区最早“准现代人”

2024-12-09 05:02:21大公报 作者:赵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12月6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在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上介绍2024年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新成果。\新华社

  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12月6日至8日在遗址所在地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举行,吸引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会。8日,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成果发布,确认华龙洞人存在时间为距今约30万年,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现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准现代人”身份获全球学者确认,对探寻人类起源的学术研究而言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美国学者振奋:一起合作探寻人类起源

  华龙洞遗址所在的东至县尧渡镇庞汪村,位于长江南岸,遗址于1988年被发现。研究人员推测,这里曾经是一个洞穴,将该地点命名为华龙洞,“华”寓意中国,“龙”寓意祖先。

  2006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华龙洞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等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进行了多次系统发掘,累计发现约20个个体的古人类群体(包括1例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400余件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砍砸痕迹的骨片,以及超过80种脊椎动物化石。这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含有丰富人类化石、大量石制品及哺乳动物化石的重要古人类遗址,为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

  面部和下颌部开始向智人演化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介绍,2015年发现的这例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极为罕见,称之为华龙洞人(也称东至人)。2021年,科研工作者对头骨面貌进行了雕塑法复原,显示这是一位年轻的与现代人相似的个体面容。吴秀杰解释说:“从牙齿萌发顺序可以判断这个个体年龄在13岁左右;从颅骨明显的额结节推测,这个个体大概是一个女性。”于是,“东至人”又被学界称为“东至姑娘”。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研究人员确定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间为距今约30万年,属于一种从古老型人类向现代人过渡的古人类,其面部和下颌部已经开始向智人演化,面部扁平、眼眶较高、头骨纤细化、出现了智人标志性特征──下巴的雏形。最新研究表明,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认为,华龙洞遗址对揭示现代人在东亚大陆的出现过程、解答现代人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华龙洞人丰富了人们对中国百万年人类史的共同认识,对于了解“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命题,具有重要帮助。

  “这个遗址非常鼓舞人心,它表明了尽管世界存在各种差异,但华龙洞的研究和这次会议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可以一起合作,探寻人类起源。”美国杜克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查尔斯.穆西巴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