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 中国领跑全球

2024-12-22 05:02: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2024生命科学大会21日在广州举办,与会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围绕器官医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图为“世界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术”完成者何晓顺介绍“器官医学”实践与未来。

  21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主办的2024生命科学大会在广州举办,聚焦“器官医学”实践与未来。记者从大会上获悉,中国在无缺血器官移植及临床应用等关键技术领域领先全球。

  本次大会现场展示一台“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Life-X100”,该系统破解器官移植中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世界性难题。据介绍,中山一院团队透过该系统完成约300例肝移植手术,当中不少患者来自港澳,新技术使得患者一年生存率接近100%,比传统方式提升近10个百分点。目前,欧美国家也透过中国这项技术,成功完成数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手术。估计,随着新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将惠及更多患者。\大公报记者 敖敏辉广州报道

  大会主席、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何晓顺以《器官医学实践与未来》为题,介绍了器官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发展重点。

  虽然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晚于西方国家,但近10多年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累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超过650万人,器官捐献例数近5万例,捐献器官超过15万个,中国已成为世界器官捐献和移植第二大国。其中,广东器官捐献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与港澳在器官移植方面合作意愿明显提升,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进展还不够理想。在何晓顺看来,接下来有必要加快大湾区移植器官的共享和互助。他举例,广东每年大约有600多个捐献器官可供临床使用,但受移植技术服务不均衡等因素影响,最终实际投入移植手术的心脏只有200个左右。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成为一大课题。何晓顺认为,欧盟国家间实现了移植器官共享,内地和港澳地区有必要实现移植器官共享和互助,以让医学科技进步和改革成果惠及大湾区。

  粤港澳优势互补 助力“器官医学”发展

  在器官移植技术方面,内地特别是广东取得长足进步。其中,作为“世界首创无缺血器官移植术”完成者,何晓顺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台无缺血器官维护系统,并开发出用于器官移植、器官教学、器官治疗等一系列国际领先产品。简单来说,“无缺血”器官移植透过专用维护设备,模拟人体为供体器官提供血液及营养,实现器官在“离体状态”下长时间保持“鲜活”。

  本次大会现场展示一台先进的“无缺血肝脏灌注系统─Life-X100”。“目前,中山一院团队透过该系统,已经完成了约300例肝移植手术,当中有不少患者来自港澳。这种器官移植技术使得患者1年生存率接近100%,比传统方式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器官移植不再是一个高风险手术。”何晓顺说,目前,欧美国家也在透过中国这项技术,成功完成数例无缺血器官移植手术。何晓顺透露,最快明年,这套系统将获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届时将全面推广应用,惠及广大患者。

  伴随离体器官养护技术突破,“器官医学”理念率先在中国提出并兴起,开辟从器官层面研究和治疗疾病的医学新赛道,改变西医长期由西方引领的格局。“我们十分期待与港澳合作,比如,香港国际化水平高,与国外学术组织和专家联系广泛。而广东优势在于临床体量大,对内辐射能力强。如果粤港澳优势互补,将推动我国器官医学更快发展。”何晓顺说。

  2022年底,香港向内地求助,通过特别安排,使得香港一名四个月大的女婴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这是首次在港完成的跨境器官移植手术,只不过,目前尚未形成跨境器官移植的机制性安排。

  今年全国两会,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提交议案,冀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人体器官移植互助机制的建立。他表示,通过跨境合作,优化器官分配,可望提高移植效率,从而挽救更多生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