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月2日,北京首个AI科技庙会,海淀新春科技庙会上,机器人向小朋友递上其选购的年货。\中新社
Deepseek火爆全球、宇树人形机器人惊艳世界、“天宫”常驻太空、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北斗系统服务全球……近年来,几乎每一个领域都能看到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人才力量。近期发布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显示,近五年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快速增长,数量从2020年的18805人升至2024年的32511人,占比从16.9%跃升至27.9%,跃居全球首位。
美国智库研究显示,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的顶尖AI研究人员,成为AI人才的最大出产国。多位教育界人士向大公报表示,随着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未来中国有希望迎来AI人才的大爆发,DeepSeek“奇才”将陆续有来。\大公报记者 江鑫娴北京报道
2.5亿大学生牢固基座 DeepSeek团队“纯国产”
DeepSeek爆火后,OpenAI前政策主管杰克.克拉克称,DeepSeek“雇用了一批高深莫测的奇才”。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回应,“奇才”实际上“是一些Top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以及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这样一支年轻的“纯国产”队伍,上演着中国教育体系一场硬核的自我证明。
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路径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表示:“在本土AI人才培养上,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展现出来的面貌均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未来中国有希望迎来AI人才的大爆发。”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的麦克罗波洛智库的研究亦显示,从出身的本科院校来看,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的顶尖AI研究人员,成为AI人才的最大出产国。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的教育优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李秀坤领衔的联合课题组调研显示,近年来,内地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通过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拔尖计划”“强基计划”“101计划”等,优化招生选拔和培养,形成高校少年班贯通式培养、大师领衔的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的书院制培养等培养新模式,为各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适合他们的广阔舞台。
十八大以来培养逾亿高校生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郑骁庆表示,中国AI层面的竞争优势,其实就是中国人才数量上的优势。从中国的头部高校来看,对博士生、硕士生的培养已经比较接近于美国。“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能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迅速的消化。”
教育部的数据印证了郑骁庆的说法。大公报记者获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已培养出1亿多毕业生,其中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在学研究生从172万人增加到388万人,毕业生中涌现了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领域领军人才和拔尖创业人才,为提升国家整体创新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注入了强劲动力。
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功不可没
有教育界人士亦向大公报表示,过去20年,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提升,为今天的科技进步打下基础;大学扩招,又为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
事实上,中国的研发人员总量已多年居于世界首位。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中国已经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其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中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展望未来科创人才培养,最新公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明确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教育布局和改革试点紧密对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