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提振内需透视③/双循环战略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2025-03-04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一带一路”倡议标志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图为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繁忙场景。\新华社

  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和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关键,以人工智能提升效率,强化新质生产力。双循环战略不仅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动力与抗风险能力,更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大公报记者 朱烨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挥内需潜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想最早在2020年4月10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被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后,在2020年5月1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这一构想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首次明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双循环战略逐渐成为中国应对国内外显著变化、实现更高水平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

  内循环稳定 确保中国经济韧性

  2025乙巳春节过后,京东云已正式上线DeepSeek-R1和DeepSeek-V3模型,支持公有云在线部署、专混私有化实例部署两种模式,供用户按需部署,快速调用。“我们也致力于让京东有责任的供应链深入更多行业和产业,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京东集团副总裁冯蕾说。

  今年1月,上汽通用五菱捷报传来──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中国首个累计产销量达3000万辆的中国品牌车企。究其背后,是上汽通用五菱助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具体成果。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生产基地,首创全产业链的“跨国搬链”。

  2024年11月,五菱印尼公司第16万辆整车暨云朵出口车成功下线,成为中资企业走向世界的成功样本。

  近年来,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中国经济面临着外部挑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对大公报表示,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需要强化内循环,来推动经济自主性。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而内循环的发展,将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引擎,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刘英表示,内循环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升经济的自主性,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特别是在当前全球供应链不稳定的背景下,内循环的稳定能够确保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安全性。”

  建设统一大市场 有助资源自由流动

  受访中,刘英多次提到内循环的重要抓手之一是“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她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仍然存在区域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充分等问题,而“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将有助于促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我们强调新质生产力,强调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其实这些都要求我们内部形成有机的统一体,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她说,内循环推动的不仅仅是单一产业的转型升级,而是整个产业体系的构建。未来这一体系将不仅涵盖传统的一、二、三产业,更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