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内地 > 正文

这个会 专为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做媒”

2025-04-25 05:02: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在深圳开幕,观众欣赏人形机器人弹奏钢琴。\大公报记者郭若溪摄

  弹钢琴、后空翻、玩倒立,机器人、机器狗上演杂技秀……4月24日,为期三天的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开幕,优必选、乐聚、越疆、宇树等180余家“顶流”机器人企业齐齐亮相展会,展示深圳和全球机器人产业最新成果的同时,聚焦产业链供需对接,定向邀请来自欧美、东南亚、日韩等国专业买家,为机器人上下游企业“做媒”。

  展会上,深圳先进院联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下称《白皮书》)显示,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深圳“机器人谷”已起势成势。\大公报记者 郭若溪深圳报道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深圳开幕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首日,场馆内人气爆棚。“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等来自深圳“机器人谷”的明星企业亮相,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等杭州“六小龙”产品也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刚刚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冠军的优必选“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现场亮相。优必选产教融合业务运营负责人李金莲介绍,公司推出的业内首款30万元以下科研级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目前在全国已获超100台意向订单。除了整机企业,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企业也纷纷登场。机器人视觉及AI视觉科技公司奥比中光展示了在海外刚发布的双目3D相机Gemini 335Le。公司市场部总监赵琦玉介绍,3D相机被称为“机器人之眼”,其中G330系列已在天工机器人头部、胸部、腰部和后背配置。

  记者观察发现,展会上,外国面孔频频出现。不同肤色,讲着多国语言的外国人穿梭于展位之间,不时与展商交流探讨。德国工程师段乔治表示,自己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在非特定设计环境,尤其是工业场景中的灵活性,期待它们解决工业场景中的真实需求。

  深圳机器人总产值首破2000亿

  段乔治期待的场景正在深圳“机器人谷”逐步落地。这片依托深圳大学城打造的产业带集聚了大批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与创新资源,从底层硬件、智能控制到应用场景,形成完整产业链。优必选、越疆、速腾聚创、云鲸等企业在此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推动形成涵盖感知、控制、执行等多环节的机器人创新生态。

  《白皮书》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2亿元。随着具身智能等新技术的突破,机器人产业正从传统架构向以系统级功能模块为核心的方向转变,新兴品类催生超50个技术环节,带来全链条创新机遇;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卷积网络、程序控制、使用神经网络、学习方法等专利数量显著增多,深圳“机器人谷”已起势成势。

  此次链接会在挖掘展示深圳和全球机器人产业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更聚焦产业链供需对接,重点收集龙头企业的代表性需求,面向全国机器人厂家开展现场对接;定向邀请来自欧美、东南亚、日韩等国家专业买家,提供线下面对面交流平台,以期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开发配套与智能制造能力再获跃升,推动产业走向世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