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年来大豆进口来源渐趋多元,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图为今年2月,中粮集团与巴西签署150万吨可持续大豆进口协议。
美国滥施关税,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中国挺身而出,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当地时间4月23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布重磅社评,认为美国对全世界加征“对等关税”后,面对中国的强力反击,不断在政策和表态上做出调整,“无疑是在撤退”,而“中国看起来已经赢得了这一轮”。
面对关税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早前受访时表示,关税战的矛头指向的还是美国国内问题,中方“要看得远,想得深一些”,继续观察美国的一举一动,“相信我们是有力量来反制美国的。”
【大公报讯】综合环球时报、新京报、直新闻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社评委员会发布的题为《这是特朗普的密特朗时刻吗?》的社评指出,自4月初宣布对全世界加征“对等关税”,并对中国进行极限施压以来,白宫在过去的这20多天一直在不断做出调整:先是给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一些国家宽限90天,然后是给苹果、英伟达等大企业开后门,再到如今准备大幅减轻对中国的关税,“这毫无疑问就是在撤退”。该报认为,这是被金融市场的糟糕反应、物价上涨、人们对衰退的担忧,以及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差评给逼出来的。
“中国看穿了白宫的虚张声势”
社评表示,中国此次对美国政府的强力反击,说明中国已经“看穿了”白宫的“虚张声势”。而且中国从关税反击到管控稀土出口再到对美国产品和企业的限制,还有中国呼吁其他各国一同反制美国的喊话,都产生了效果。“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中国看起来已经赢得了这一轮”。
这篇社评发布后,已经引起不少美国其他媒体关注。因为持右翼保守派政治立场的《华尔街日报》社评委员会不仅在美国如今当家的共和党势力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还被视为共和党以及白宫中“成年人”的声音。
疯狂关税反噬 美股美元美债“三跌”
特朗普的疯狂关税在反噬自身。自4月以来,美股、美元、美债呈现“三跌”趋势。当地时间21日,美股三大指数跌幅超2%,再度经历“黑色星期一”。
对于金融市场的窘况,特朗普寄希望于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配合,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称若不立即降息,美国经济将面临放缓风险。
鲍威尔16日则回应道:“美国政府已宣布的关税上调幅度远超预期水平,这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包括推高通胀和抑制增长同样可能超出预期,令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面临更棘手局面。”
有专家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美元霸权存在内在矛盾。加征关税后,进口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提升,导致美国进口减少、贸易逆差缩小,而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美元也会相应减少,在此情况下想要继续维持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本质上是相悖的。
对此,郑永年近日受访时表示,特朗普关税战的目标是对国内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关税战未来怎么走,关键还是要看美国国内的情况”。他指出,特朗普试图以关税为工具,解决美国内部阶层矛盾、分配不公、社会分化的问题,“真正掌控美国”。美国国内的情况如果变好了,那结果还好,但如果美国自己好不起来,其他国家也受到牵连,“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很容易导向冲突,甚至是地缘政治的冲突。”
郑永年表示,中美像1980年代一样形成“广场协议”的可能性较小,因为中国不是当年的日本。当年日本的安全完全是由美国掌控的,美国可以轻易打压日本,但中国并不是这样。“对这次关税战,我们要看得远,想得深一些,要继续观察美国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要相信我们有力量来反制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