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近日,海军辽宁舰、山东舰双航母编队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安全返回母港。图为远海实战化训练期间的山东舰。
在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访港前夕,中国海军6月30日公布,海军辽宁舰、山东舰双航母编队,圆满完成远海实战化训练任务返港。这是继去年双航母编队首次在南海联合训练之后,首次赴远海实战化训练,其间转战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
是次训练内容覆盖了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等多项极富实战意义的科目,并首次组织互为条件、互为对手的实战对抗,同时有效处置外军舰机跟踪监视,专业稳妥应对,为未来慑控太平洋态势、掌握战场主动权,打下了重要基础。
2024年10月,辽宁舰、山东舰首次在南海组织进行了双航母编队联合训练。而6月30日公布的训练,则是首次的实战化联训。双航母编队转战黄海、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体系练兵,完成侦察预警、防抗打击、对海突击、对空防御、舰载机跨昼夜战术飞行等多科目研练。
双航母编队此次都派出“顶配”阵容,即“航母+055型万吨大驱+052D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901型综合补给舰”,这几个型号都是相关舰种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型号。每艘航母各配备2艘055型,山东舰率领延安舰和遵义舰,南昌舰和无锡舰则拱卫辽宁舰。
两艘4.8万吨级的补给舰查干湖舰、呼伦湖舰,也分别伴随山东舰、辽宁舰前出,并在此次远海训练过程,采用横向缆索补给、直升机空中垂直补给,为航母编队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穿梭岛链之间 布控海空作战网络
这次演兵西太,同时创造了多项新纪录。一是训练海域从近海转化到远海,这是未来航母真正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双航母编队在第一、第二岛链之间,互为犄角,相互策应,形成了一张布控上千公里海空的作战网络,能够切断、牵制外军在太平洋海域相关战略节点之间的联系,开拓了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新路径。
二是连续跨域机动,首次穿越第二岛链,刷新航母最远航程纪录,检验了航母编队的行动能力、装备性能、技术状态,也熟悉、适应了更多陌生海域、航线,以及各种复杂水文、气候、海况。这些亦是关乎航母编队战斗力的关键要素。
体系对抗演练 最大限度贴近实战
三是首次联动相关军兵种兵力,互为条件、互为对手,进行体系对抗演练。对抗,是军事训练之中最大限度贴近实战的高级形式。通过抵抗,实际检验各项方案预案,不断研究丰富战法战术,查漏补缺,提高临机指挥调度能力。可以说,此次双航母编队演兵西太,充分体现了坚持战斗力标准、训战一体化的鲜明导向。
此次双航母的首要训练科目是侦察预警。在空警-600尚未正式服役的情况下,航母目前主要的空中预警力量是直-18J预警直升机,每艘航母各搭载4架。直-18J最远可探测250公里范围内的海空目标,而对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探测距离约150公里。由于其最大升限可达9000米,有效弥补了航母、驱护舰上的舰载雷达对中低空目标探测距离的不足,能够及时为航母编队提供预警信息,组织拦截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