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7月9日,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展区,一名男子与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合影留念。\新华社;右图:9日,外方代表在参观CR450动车组样车时驻足拍照。\大公报记者苏雨润摄
“中国的高铁令人惊叹!确实是这个行业的全球领军者!”正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设计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惊艳亮相,为来自20余个国家、超1200名大会代表以及中外记者展示了全球最快高铁的技术突破以及中国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众多外国嘉宾对此夸赞不已。
与CR450同场展出的最高时速达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以及世界首台双结构式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展出的不仅是飞驰的速度,更是创新的未来。
位于北京东五环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环形铁道试验基地,CR450AF、CR450BF、CR400AF-S、CR400BF-S、CR220J等复兴号主要家族成员齐聚亮相,多维度展现了中国高铁的创新发展成就。其中CR450动车组样车最受关注。
高温超导材料无需液氦冷却
现场专家揭秘了全球最快高铁列车背后的科技硬实力。据介绍,CR450动车组的技术实现全面迭代升级,突破了减阻降耗、减振降噪、全要素轻量化系统集成3大成套技术,大功率永磁牵引、时间敏感列车网络通信、多级控制制动3大系统技术,以及高临界速度高安全转向架等多项关键技术,使得其最高运营时速达400公里,但噪声与350复兴号相比降低了2至4分贝;整体车身更细长,车高下降了20厘米,车体内部采用新材料,例如碳纤维的设备舱、新型的“悬吊地板”等,整体减重10%,能耗下降20%。
如果说CR450刷新了人们对地面速度的认知,那么与CR450动车组一同展出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则打开了对未来交通的新想像。
这是国内首辆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样车,采用高温超导技术,通过列车自带的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之间形成强大磁力,达速后即可实现无接触悬浮运行,最高运营时速达600公里。“超导电动磁浮悬浮技术提速空间广,可有效填补高铁和飞机之间的速度空白。”中车长客国家轨道客车工程研究中心磁浮研究所所长于青松说。
外宾点赞中国高铁技术创新力
列车车体采用铝合金骨架加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轻量化性能优异;高温超导材料无需依赖液氦冷却,降低运维成本;采用最高等级自动化驾驶技术,可实现无人驾驶功能,具备常规、降级、应急等多重运行模式。
据悉,CR450自今年1月3日启动形式和速度试验后,先后在北京环形线完成了220公里/小时及400公里/小时两阶段测试,7月又在武夷高铁上实现了450公里/小时最高速试跑,已经完成了形式试验部分,后续根据相关要求进行60万公里以及一年的运用考核,争取早日投入商业化运营。
多位外国嘉宾对记者赞叹中国高铁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波兰WARS Grupa PKP集团管理委员会主席Radosław Groblewski(图)说,中国是高铁技术最具创新力的国家。奥地利联邦铁路公司高管Christoph Hinterleitner表示,中国的高铁令人惊叹,确实是这个行业的全球领军者,从欧洲视角来看,中国动车组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技术理念非常前沿。
路奇霓铁路产品集团CEO奥古斯托.门西也说,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撼,“每次从意大利飞抵中国后,都乘高铁往返各个城市,快速、便捷、舒适的服务让每一次旅程无比顺畅。”
超高速真空管道 最高试验时速1500公里
正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521家企业云集一堂,集中展示当今世界铁路技术装备发展的最新成果。
本次展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人工智能在铁路系统多场景的应用备受关注,无人机巡检机器人、房建高空作业机器人、铁路水下设备设施检查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齐聚亮相。其中,武汉武铁机辆装备有限公司装备一款动车组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已在国内推广应用,它采用了国内首创多模态+大模型故障融合诊断算法,可对车底及转向架可视部件的8大类故障进行诊断和报警,故障识别率大于98%。
西南交通大学展台带来了“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的模型。据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将建设一条长1.6公里、内径宽3米、管道内空气压力在0.005至1.0标准大气压范围内的高架超高速真空管道交通试验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可对不同磁浮制式的列车进行试验研究。在低真空环境下,该试验平台的列车模型最高试验速度可达到1500公里每小时。
CR450树立高铁新标准
跑得更快
试验时速达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
更安全
制动性能提升20%,响应时间缩短到1.7秒
更节能
整车减重超10%,能耗显著降低
更舒适
噪声控制更优,车内空间更大
更智能
全车部署超4000个传感点,实现自监测、自诊断、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