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架,重翻一本旧书,是2009年梁文道送我的,那是他跟15个爱书人谈书的访问结集,其中一个,是黎智英。
也许大家都知道,黎智英是个学历不高的人,在内地只读了几年小学,就偷渡来港。但有一点未必人人知道,就是这个只得小学水平的人,却非常爱看书,看的都是艰涩深奥的英文书。
我从前在“壹传媒”工作,每次走进黎老板房间,他枱面都是空无一物,只得一个杯和一本书,通常是好厚好厚的英文书,印象中,从未见过他看中文书。
他说,他不看中文书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天下深度佳作都在外国,中文书未够水平入他眼帘。
我是唸中文系出身的,中华文化几千年历史,能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千锤百炼,未够水平?是他不认识、不知道,以为外国月亮特别圆罢了。
一个人读什么书,注定他的脑袋会建构什么思想。今天重看梁文道访问黎智英说书,忽然明白了。
黎智英21岁就去了美国,在纽约寄住在一对犹太夫妇的家。他说,有一晚,他跟这对夫妇去了一位律师家中聚会,整个晚上他都在骂共产党,但骂得没内容没养分,于是,那律师拿了一本书送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海耶克写的《通往奴役之路》,叫他用心读。
那本书很深奥,黎智英看了4、5天才看了几页,于是他捧着字典边查边看,自此,爱上了难懂的书。
黎智英看书有个特点,就是从不看感性的书和历史书:“因为我是一个不尊重历史的人,我不觉得历史会repeat itself,我不觉得会在其中学到些什么,我是一个永远向前望、向前走的人,小时候在街边生活,很多事情你不想回头望。你这样卑微的开始,经历了被人‘遭质’、被日子蹂躏,你是不会想回头的。所以我习惯了,I never look back.”
对许多人来说,看书是为了寻知识、明道理,但原来,黎智英看书的目的,是为了尊严。
“对一个未曾上过学的人来说,若能掌握到一些学识与学问,这给予我一份很大程度的尊严。当任何人坐下来跟我聊天,对方并不会觉得我‘冇料到’……”
愈是慷慨激昂地强调自己不会回望过去,这种人其实愈是介意自己的过去,愈是怕别人瞧不起。如果敢于面对,其实,又何惧回首?
黎智英努力看艰涩的书,却因为无谓的理由拒看历史,那就是他的致命伤。历史教训,其实是最珍贵的人生教科书,无论做人、做生意、还是治国,古今中外都有历史例证告诉你方法与结果,让你少碰钉少走歪路。
一个没有历史底蕴的人,一味记着私仇向前冲,最后冲落山、掉落万丈悬崖,是注定的命运,这些历史例子太多,可惜他从没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