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多位港区代表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港内容体现国家始终关心支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右图: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市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港内容体现国家始终关心支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有强大祖国作香港坚强后盾,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香港未来更加美好。
各界应珍惜和捍卫“一国两制”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林顺潮表示,中央过去五年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各界应该珍惜和坚决捍卫“一国两制”,维护香港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治环境。香港各界应当认识到香港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紧密相连,能否更好融入大湾区与国家发展大局对香港未来发展关系重大。特区政府、立法会应该与香港市民之间形成良好互动与沟通,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塑造香港新的政治生态和气象。
行政会议成员、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陈清霞对大公报表示,“过去这五年,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行程中,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到兴,加快重回正轨、推进全面复常,实践再次证明,有习主席领航掌舵,中央政府坚强领导,特区政府积极作为,社会各界团结聚力,一定会把香港建设好,‘一国两制’实践定会取得更大成功。”在她看来,今次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加坚定加快恢复经济的信心,克服、战胜各种困难的决心。有强大祖国作坚强后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大机遇,香港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希望。
“真招实策”坚定投资信心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展现了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决心。”他表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国家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提出要重点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保市场主体;针对有效需求不足,提出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消费;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预期不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很多“真招实策”,例如继续大规模减税降费,政府关键领域要深化改革,尤其要防止政策一刀切等。这些政策无不体现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作为长期在内地投资的香港人,他也会紧随国家发展,继续坚定在祖国内地的投资信心。
招揽人才增文化多样性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苏清栋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港澳内容时,着重强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他认为,经济全面稳步复常,人才至为关键。他对特区政府最新出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感到振奋,该方案一方面反映出政府有决心积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引进高新科技人才将有助于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新增香港经济的竞争力。同时,吸引不同背景的优秀人才将有助于新增香港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推动人文交流,从而促进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济民生联盟执委胡剑江表示,国家发展进入新的里程,香港也进入由治及兴的新时期。
作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既要关心熟悉国家和香港事务,了解国情民意,又密切联系香港各行各业、准确把握各方面需要和诉求,以高标准、高要求和高品质参会履职,充分发挥沟通桥梁作用,肩负起参议国事、建言献策的重任,对国家和香港负责。
建议增湾区人才经济互动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邵家辉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位置得天独厚,可以成为“超级联系人”,贯穿“内循环大市场”及“国际循环大市场”。为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做到优势互补,他建议增加大湾区人才与人力互动与经济互动,支援香港零售及产品商家走进大湾区,投资拓展8000万人口大市场。
倡设“网红”基地讲好中国故事
在融媒体时代,万物皆是媒体。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美亚娱乐资讯董事会主席李国兴认为,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他建议在香港建设“网红外宣”基地,探索网红搭台、国货唱戏,以“电商+文化”方式助力国家讲好故事、促进发展。一方面挖掘香港和内地省市特色文旅、美食、时尚等内容,培育若干中华新国货载体,促进商品和文化同步“出海”;另一方面提升内地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在香港和东南亚国家的占有率和活跃度。
李国兴亦强调,要加强业务培训,特别是注重匡正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促进“网红”的流量经济动能与国际传播的政治和文化使命相匹配。此外,既要支持香港特区坚持“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原则,也要指导采取适当监管措施,抑制“网红”及相关平台的虚假热度,依法打击非法刷粉、虚假流量等行径,避免其骗取广告、带来损失、影响整体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