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特首谴责:破坏器官捐赠行为可耻

2023-05-24 04:23:56大公报 作者:邵颖、王亚毛、龚学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左图:李家超严厉谴责尝试破坏器官捐赠系统的人,已要求警方调查个案有否违规违法。右图:器官捐赠是大爱行为,图为小芷希早前因患扩张性心肌病变,严重心脏衰竭,生命危在旦夕,获内地捐出一名脑死亡儿童的心脏,重获新生。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表示,留意到近期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的取消登记数字出现不寻常情况。他严厉谴责尝试破坏器官捐赠系统的人,形容其行为可疑可耻,已要求警方调查个案有否违规违法。

  医院管理局表示,内地与香港有大致相同的器官分配考虑因素,且内地每年有超过1.7万宗的器官移植,约有1100宗不同器官未能成功配对的个案,因此器官“南下”的概率远大于“北上”,有更大机会令合适的香港病人受惠。

  医管局表示,截至今年三月底,本港轮候器官移植的人数超过2500人,其中单是等待肾脏的病人便达2433人,但器官捐赠数量却连年下降。威尔斯医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李锦滔指出,去年只有80人完成器官移植,形容数字极不理想。

  本地捐赠少 患者或等半世纪

  李锦滔表示,由2019年至去年,遗体捐赠每年介乎42至57宗;现时情况下,患者可能需50至60年都难等到合适的器官作移植。他指出,医管局一直希望增加器官来源,令更多病人受惠。他又说,见到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系统被人不正当扰乱,感到非常伤心,认为可能会影响市民签署器官捐赠的意欲。

  医管局器官移植专家代表团成员、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顾问医生陈智仁引述数字指出,2018至2022年间,香港有约70名病人因轮候不到肝脏而死亡,13名病人因等待太久、肝癌扩散而不适合做移植。

  医务卫生局近日表示,留意到互联网上有少数人歪曲器官捐赠的利他奉献精神,宣扬登记器官捐赠者应审视受惠者身份,甚至呼吁他人取消器官捐赠登记。近五个月合共5785宗取消器官捐赠登记的申请,当中超过50%即2905宗的申请人根本从未登记。

  香港与内地正在探讨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即当两地任何一方有器官捐出但在本地没有合适病人接受,便可跨境配对,让两地各自在没有合适受赠者的情况下善用器官。陈智仁昨日表示,与广东省初步了解后,双方有共识,内地医院一旦出现无合适病人使用器官,会向香港通报,提供器官的详细资料,例如运送时间,器官缺血时间等,且最终是否进行移植手术,仍是由前线医护决定。

  器官“南下”概率远超“北上”

  陈智仁说,内地器官捐赠已有三四十年历史,每年有逾1.7万宗器官移植,属于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建立了健全的器官捐献及移植体系,并有严格法例规管。内地已建立健全的器官捐献及移植体系,系统会利用大数据监察各医院移植情况,如发现异样,将交由公安调查。他强调,两地现时是讨论互助机制,内地与香港的器官捐赠名册绝对是相互独立,不会合并使用或资料直通。

  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时表示,留意到取消器官捐赠数字有不寻常情况,包括根查没登记过,亦有很多涉及重复取消。他称器官捐赠是拯救人命的重要机制,香港过往曾借器官捐赠救回不少宝贵生命,“任何破坏系统的人士,我们都应该严厉谴责,这简直是令我们觉得耻辱的行为。”他表示,未来会推动与内地合作,帮助更多香港患者。

  警方网罪科严肃跟进

  针对取消登记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数字急升,近日多个社交平台均出现有网民发帖呼吁取消“器官捐赠登记”及造谣煽动不要捐血等,多名政界人士表示,有关行为属“软对抗”,或犯“煽动意图罪”,呼吁政府尽快就假新闻及虚假消息立法。

  乱港势力“软对抗”或需负刑责

  警方昨日回复《大公报》表示,警务处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正了解事件。若发现有任何违法行为,警方必定会严肃跟进。根据香港现行的法例,大部分针对现实世界用来防止罪行的法例,均适用于互联网世界。

  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表示,有关行为属“软对抗”,有机会干犯《刑事罪行条例》,他形容这些人意图透过此手段引起社会注意。他说,修例风波至今已时隔四年,但社会上仍有人对政府心存不满,他建议政府在房屋、青年政策方面多做功夫。

  造谣者或犯煽动意图罪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陈勇指出,事件中说明虽然当前香港社会已经恢复安定,但仍有反中乱港势力贼心不死,企图编造谣言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同时反映政府需要尽早出台法律打击假新闻及假消息。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表示,有关虚假信息“可耻及冷血”,更可能危害到急需器官移植或需要输血的病人的生命安全。有需要尽快就假新闻及虚假消息立法,打击网上虚假资讯。

  协康会:一个遗体器官可救20人

  近期中央器官捐赠登记名册出现大批不寻常的取消登记情况,香港肝脏移植协康会会长黄龙辉向《大公报》表示,作为一名肝脏移植康复者的他,个人感受是非常失望而且不理解,他称一个遗体的器官就有可能救20个人,更是一种延续生命的精神。

  捐赠是大爱 不应受影响

  “不讨论政治问题和群体效应,单纯讲捐献,他们当初选择捐赠时一定是想要救人的,那么现在取消是因为不打算继续救人吗?不管香港人、内地人或外国人,都是一条人命,为何已经选择伸出援手又考虑这么多?”他表示,明白登记器官捐赠是每个人的权利,亦表示尊重,但仍希望市民签捐赠卡后不要取消。

  就肝脏方面来讲,黄龙辉引述卫生署数据,现有60多人正等候肝脏移植手术,而去年仅有十几宗肝脏捐赠,相信在需求上已经超出几倍,“而且通常很多患者真的等不起,病情随时变化,不知几时就有突发急性肾衰竭的可能。既然大家初衷是救人,就不要想太多,也希望大家都能了解现在香港器官捐赠的情况很不理想,希望社会气氛恢复理性,以助人为本的心态去做。”

  香港移植学会会长马锦文对此表示担心和关注,她强调器官捐赠是大爱的表现,目的只想帮助有需要的病人。对于本港与内地商讨设立恒常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机制,她称业界都希望有更多相关讯息,因两地制度不同,相信不会一时三刻便可以成事,因为即使在本港,两间医院安排病人接受器官移植,都需要时间商讨及考虑。

  欧美澳洲均设跨境捐赠机制

  器官捐赠的价值是延续生命,而虽然本港不断宣传推广器官捐赠,近5至10年间的移植数字仍然下跌。威尔斯医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李锦滔昨日表示,行医三、四十年,留意到近年港人在捐赠器官及捐血的数量都有所减少,他强调,爱心行为不应其他因素影响。

  跨境器官捐赠在香港并非先河,就全世界而言,美国、英国、德国、澳洲等众多国家亦都设有跨市、跨州,甚至跨国的跨境互助机制。李锦滔称,跨境互助机制令更多病人可以受惠,“冇听过佢哋话‘我係德国的,我(捐赠的器官)係唔准去法国嘅?’,点解我哋香港人要谂呢样嘢?”他强调,器官捐赠是不应受种族、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香港现时在考虑分配时,不会考虑捐赠者或受捐者身份。

  对于香港器官捐赠中央名册登记出现异常,取消登记情况大增的情况,李锦滔说,市民有自主权选择是否捐赠器官,当局对此亦都表示尊重,但通过不正当行为改变系统则令人遗憾,直言痛心见到此种情况发生,不希望社会被谬论误导,而影响捐赠器官的爱心。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