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大湾区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广东地区主要戏种的粤剧,百多年来,不断传承与发展。图为西九大戏棚开幕之时的热闹场景。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复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香港迄今积累的开放之优势、形成敢为人先的文化发展风气,有利促进文化复兴。在荟萃中西文化的浸润之下,香港形成独特的城市多元气质,并且在影视、戏曲、文学等多个文化领域创造了非凡成就,影响力遍及全球。
《大公报》日前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演员靳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以及《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他们认为,香港的文化深深影响了内地,在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复兴的进程中,香港应该紧抓机遇,创新实干,发挥所长,充分运用好国际化平台,建设文化大都市,传播好中华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香港故事。
以影视为代表的香港流行文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影响力曾席卷亚洲。包括《英雄本色》《大话西游》《倩女幽魂》在内的许多经典港产片,在内地以及东南亚都不乏拥趸。影片塑造的诸如Mark哥、至尊宝、聂小倩等众多经典角色,令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能随口背上其中几段经典台词。
“我们小时候,都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期待有机会去香港多拍作品。”国家一级演员靳东在今年全国两会受访表示,作为中国电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香港影视产业过往对内地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几年,他致力于推动国内国际戏剧、影视行业交流合作,很希望有机会能到香港合作拍摄。
中华戏曲走出去的“试金石”
戏曲方面,作为广东地区主要戏种的粤剧,自1880年代开始在香港兴起,百多年来,不断传承与发展,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粤剧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在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此同时,京剧、昆曲、川剧等其他戏曲剧种亦纷纷在香港涌现,呈现百花齐放之态势。
3月初,上海昆剧团全本55齣《牡丹亭》在香港艺术节演出,1700余座全部售罄,收获满堂红。“演出非常轰动,昆曲在其他地方很少有如香港这般的火爆场面,观众长达七、八分钟地谢幕,久久不愿意离开,很让人感动。”谷好好对《大公报》表示,香港是昆曲的福地,最热情的昆曲粉丝在香港,内地戏曲演员到香港演出都觉得像回家一样。中华戏曲走出去“扬帆出海”传播,香港作为中西交化的交融之地,是面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到香港是必须的!”
香港见证了上海昆剧团的发展,该剧团的代表剧目《长生殿》《临川四梦》《白蛇传》,推出后都在第一时间到香港演出,“试探”香港戏迷对戏剧的反应。
“你好好演,香港是很难演的!”上世纪90年代,谷好好首次到香港演出,出发前她的老师王芝泉曾嘱咐她。谷好好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复兴的过程中,香港对于戏曲传播推广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香港与内地同属中华文化,许多高校内都设有中华戏曲课程,戏迷的欣赏水平很高,这里的戏曲演出市场称得上是中华戏曲作品的“试金石”,让院团觉得演得特别过瘾。
文学“园地”功能愈发凸显
去年底,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团团长身份、来港出席“香港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的互动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施战军表示,香港文学文质兼修的内蕴和语风是“最中国”的,其结构实验的意识和探索又是“最世界”的。
“我自己在高校任教有20多年的历程,其中有一个研究方向就是港澳台文学,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施战军说:“这些年来,香港不仅仅是能够‘移栽’文学作物的地方,同时也是创生文学的一方水土。现在,香港作为文学‘园地’的功能越来越突显,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丰饶水土中的‘好地’一块,也是世界文学鸡尾酒中的‘佳酿’一款。”
他续指,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是中外文学交流互鉴融合的平台,建设文化大都市。这也是香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香港能够继续利用多元文化优势,进一步推动与内地及海外文学交流。近年的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更需要这样的平台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对香港文学的未来应保持信心。
近年香港电影人扬威世界各大影展
图:近年香港电影人扬威世界各大影展
香港作家首获鲁迅文学奖
•2022年,葛亮凭借小说《飞髮》成为首位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香港作家。
•2023年,梁朝伟成为首位华人演员获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金狮奖。
•2023年,刘德华获多伦多电影节“特别贡献奖”。
•2023年,周润发获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人奖”。
•2023年,梁朝伟获亚洲电影大奖“亚洲电影贡献荣誉大奖”,并凭借《风再起时》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2023年,洪金宝获亚洲电影大奖终身成就奖。
•2023年,梁朝伟凭《无名》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2022年,梁朝伟获釜山电影节“亚洲电影人奖”。
•2020年,许鞍华成为威尼斯影展首位华人女导演获得终身成就金狮奖。
打造大湾区粤剧平台 场地问题亟待解决
粤港澳大湾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复兴进程中,担当着文化开路先锋的使命。香港是大湾区的重要城市,具备“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能为文化复兴作出独特贡献。粤剧在2009年9月30日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见证了大湾区文化的血脉相连,香港的粤剧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同根同源。有粤剧界人士建议,香港要全力以赴抓住机遇,联合广东、澳门,打造大湾区粤剧平台,让“南国红豆”大放异彩。
石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席欧阳伟杰表示,香港粤剧通过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法的结合,对粤剧进行创新改编和推广,让它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和需求,“香港具有强大的国际交流经验和能力,可以将粤剧推广至全球,提高整个粤剧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欧阳伟杰认为,香港可以加强与广东地区的粤剧合作,共同推动粤剧的传承发展,促进各方的粤剧文化与艺术交流,“香港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城市,有利于粤剧与其他的艺术形式融合和创新。”
非遗文化传承,政府的支持尤其重要,他表示,政府对粤剧的支持是全面的,涵盖了资金、教育、文化活动、场地、人才培育等多个方面,都是在保护和传承这重要的文化遗产,“但表演场地不足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最大原因是专业演出与业余性演出共同有权使用政府和私人场地。政府在推广粤剧之余,场地需求也会相继上升。”
欧阳伟杰认为,支持粤剧文化的发展有多重意义,这不仅关乎文化传承,也是对地方特色和民族身份的维护。粤剧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
短评 | 乘势而上
《大公报》“助力文化复兴 香港大有作为”专题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大家纷纷表示香港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香港独特的地位和优势,进一步夯实文化基础,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求“新”求“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复兴展现香港作为,作出香港贡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当前,有必要再展开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到香港在中华文化复兴伟业中可担重任的历史担当,认识到这也是助推香港繁荣的难得机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推进。要深入调研,认真梳理香港在助力文化复兴方面的优势和短板,做好规划,做好引导。文化发展是一项重基础重实干的长期工程,香港先要打好文化基础,扎实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建好建强文化金融、演艺展示、体育赛事、出版传媒、影视网娱等几大平台。眼下,还可结合今年正在推进的“盛事经济”,一个个活动举行,一场场演出举办,一步一个脚印,将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基础夯实,将香港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窗口”“平台”的优势地位、独特魅力凸显。
时不我待,尽快动起来,方能体现香港的价值,方能勇当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复兴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