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厨余回收“少”“慢”“乱” 外判无王管

2024-04-30 04:03:00大公报 作者:余风、苏荣、李斯达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上)厨余收集商从学校等地方收集饭盒,内里仍有不少厨余未分类,如不作回收将送往堆填区。(中)当收集了饭盒内的厨余后,便由厨余运送车交到厨余处理中心。(下)回收场中设有新研制的厨余处理机。

  本港每天产生约3600公吨厨余,一年便累积近130万公吨,可填满3488个奥运标准泳池。但如此庞大的厨余量,当中只有百分之六,即约210公吨获处理,其余九成便直送堆积区。有参加“厨余收集先导计划”的知情人士直指,环保署对外判厨余收集商监管不足,厨余回收系统运作混乱,工作成果欠透明度,每年耗资逾亿元的厨余收集计划成效不彰。

  有意见认为,现时垃圾收费配套不足,固体废物中三分一为厨余,但厨余分类回收只是刚起步,回收桶少、收集缓慢,处理混乱,根本是一筹莫展,令整个垃圾收费计划如断一臂,现在若全面推行,是劳民伤财。 

  环保署除了在部分屋苑及公屋设有900个厨余收集点,2021年开展“厨余收集先导计划”,为工商业处所提供点对点的厨余收集服务。按立法会文件显示,单是2023/24年度涉及开支逾1.07亿元,2024/25年度预算开支更逾1.77亿元。环保署以招标形式聘用厨余收集商,按今年1月的招标文件,共批出四间承办商,按相关承办商合约,39个月服务费涉款由逾5000万元至近1亿元,花费如此庞大,成效是否达标?

  一位参与计划的知情人士透露,商户可免费用回收服务,由承办各区服务的厨余商前来收取厨余,数量按商户所在区域而定,以香港区为例,最少厨余回收量为110公斤;九龙及荃湾区是80公斤;新界东,如大埔、沙田区则无规范,厨余如达40公斤已可收。

  商户:环保署监管不足

  有关人士表示,一直参与相关计划,辖下多间商户都获批,唯其中屯门一间商户已达每日厨余量约90公斤,向环保署申请三次要求回收,惟该署只回复已交由收集商处理,至今仍无下文,“一直说估算中,未知是否来收,但我们已由去年10月申请到现在都无消息,只好把厨余当普通垃圾掉弃。”他质疑各区由不同收集商处理,当区收集多少厨余,变相是任由承办商自把自为。

  该名人士又提到,相关收集商需定期提交厨余回收报告给用家及环保署,“有承办商说每月7日会交报告,但经常到月中还未交,有没有发给环保署也不知。”他质疑当局有否严格监管收集商,并指过往曾发生把申请个案发错区域。

  另有参与计划的机构人士质疑计划成效,指现时垃圾收费配套不足,固体废物中三分一为厨余,但在厨余回收刚起步时便全面推行垃圾收费,可谓劳民伤财,自招混乱。

  利润极微 收集商欠积极

  另一方面,有厨余收集商质疑现时收集垃圾都要收费,为何厨余可免费收集?回收厨余只收运费及处理费,运费为每车约800至1200元,若需即场处理的厨余便收取处理费,1吨处理费为800元,利润极微。他表示,“无肉食”之下,加入计划的收集商并不踊跃,且长期人手不足,“好多厂(私人回收)都是约十人,好难做。”他为维持经营,一直向一些有大量厨余的机构收集,“都是一车做一个位,不会一车做40、50个位。”他更指厨余至今并无分类,回收后需大量人手整理,要收取大量厨余可谓有心无力。

  环保署发言人表示,现透过六份厨余收集服务合约,覆盖港岛、九龙东、九龙西、新界西南及离岛、新界东及新界西地区,为约900个收集点提供免费厨余收集服务。每份合约均有规定承办商每月需达到的厨余回收量,如未达到合约回收量可被扣减费用。而厨余收集车已安装全球定位系统,该署可实时监察车队收集情况及位置。每个厨余回收桶也有特定二维码,承办商会透过二维码将资料上传云端,有助监察每个收集点厨余量。完成厨余收集后,承办商须提交数据及运载纪录等供该署人员审查。整体而言,各承办商运作表现均达合约条款要求。

  有回收 无分类 一样送堆填

  在环保署厨余收集服务商名录中,位于上水河上乡的绿色环保厨余回收有限公司为57间中其中一间,该公司董事长吕建基直言:“厨余回收刚刚这几年才起步,仍不足够。”他坦言要做好厨余回收,政府需多作宣传及教育,市民的回收意识都好重要,必需要在源头分类。

  现时香港私营厨余处理厂买少见少,吕建基表示因为处理过程复杂,亦无钱赚,而收取的厨余多来自公营机构、食品及饮品厂、酒店、学校、餐厅及商场。他指出现时一日回收量大约有20公吨,利用生物科技为厨余进行发酵降解,再制成动物饲料,但需时长成本较高。他表示,特区政府对环保欠着重,学校、写字楼等地方的饭盒,其实还有好多厨余,“我们将饭盒内的残余物资分类,胶还胶,厨余还厨余,如果我们不做,就全部丢去堆填区。”

  吕建基又提到,厨余回收后,必须处理才能有用,否则收再多但无法处理也是枉然。他认同特区政府陆续建多些处理厨余的场地,但他更希望当局将手续简化,才能增加厨余处理量。

  需2.1万厨余桶 目前仅900个

  就厨余回收问题,环保署曾回复《大公报》表示,“私人屋苑智能厨余回收桶试验计划”接受超过1000户的屋苑申请智能厨余回收桶,即平均1000户共用一个容量120公升的厨余桶(重约0.12公吨)。然而根据2022年《香港固体废物报告》的资料推算,以一个三人家庭每日平均产生的厨余量约0.95公斤计算,即每部120公升厨余桶每日最多可接收126户的厨余,占1000户的12%。若要提高厨余回收率,即平均1000户最少需要设置8个120公升厨余回收桶,全港则需逾2.1万个厨余回收桶。然而,目前只有约900个分布全港的收集点,根本是杯水车薪。

  街市回收设施仍在“筹备”

  立法会议员梁熙回应指,相关部门对现时厨余回收以至处理设施规划过于乐观,出现配套滞后。他举例,部门声称厨余处理量可提高至每日600公吨。但事实是,以前未有O.PARK2时全港已可处理300公吨厨余,现时增加了设施,却未能收集足够数量?

  梁熙认为厨余桶太迟设置,为何当局早订下今年实施垃圾收费,却要今年才陆续完成在公屋设置?为何今年才推出私人屋苑智能回收桶资助先导计划?为何在公众街市设置厨余回收设施还在筹备?不是应该在垃圾收费原定日期前准备就绪吗?环保署应进一步解释。

  另外,2029到2031年,沙田污水处理厂搬入岩洞后,厨余处理量减少50公吨,令全港厨余处理量实质只有得550公吨。随厨余回收量不断增加,若收集逾600公吨,是否要把多余的运送到堆填区及焚化炉?或届时才考虑重启O·PARK3选址设置?

  事实摆在眼前,厨余回收一筹莫展,从下游设置收集桶,到上游厨余处理设施,以至未来规划,都是“叹慢板”,整个垃圾收费计划如断一臂,有关方面应反思现时是否适合推行垃圾收费。

  热评 | 做个了断吧!

  左图:市民对厨余回收仍未习惯,不少垃圾站摆放的都是空桶,并无厨余投入。右图:香港智能厨余机仍未普及使用。

  本港都市固体废物中厨余占三成,每天约3600公吨,官方数字的厨余回收处理量约6%,实际可能更少。有参加“厨余收集先导计划”业界透露回收行业的各种混乱、腐败现象。环保署将厨余回收工作外判了事,对于外判商是否负责任地做好回收、各区收集到的厨余量情况、市民的参与程度等有否跟进、监管?这些都缺乏透明度。事实上参与计划的大型屋苑,回收到的厨余量竟然亦只是两三桶,显示相关宣传教育与监管跟进都严重不足。

  一个厨余回收,已暴露本港回收体系十分薄弱,尚未建立好。面对这样的“基础”,为何还要硬推试行了一个月已被广泛民意认为扰民的垃圾收费计划?不要再拖了,做个了断吧!

  香港8.1硬推垃圾收费 恐变垃圾围城

        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刚满一个月,政府正在收集试点数据,再决定下一步部署,近日有民调结果显示“七成受访市民对如期实施垃圾收费缺乏信心”,负责调查的机构及区议员接受《大公报》访问时强调,调查结果纯属反映民意,希望可以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又引述区内情况,三无大厦及旧楼欠缺监管,私人屋苑争取增加回收点又遇到困难,希望政府明白“欲速则不达”,先做好回收设施,务实施政。

  有九龙城区议员表示,区内试点大厦及街坊反映,大方向支持垃圾收费,但必须先解决回收等配套问题,若强硬在八月一日全面推行,恐怕会出现反效果,甚至出现“垃圾围城”局面。

  

  左图:邓咏骏早前摆街站宣传垃圾收费细节,不少街坊向他反映对垃圾收费的忧虑。右图:有区议员担忧强推垃圾收费会有反效果,出现“垃圾围城”的场面。

  决而不行? 要看香港是否可行

  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在四月一日起,率先在全港14个处所实施,包括西九龙政府合署、两幢公共屋邨大厦、一个有业主立案法团的单幢式大厦、两幢“三无大厦”、两个商场、两间院舍和四间食肆,有关计划今日刚满一个月。近日有评论认为,政府推行垃圾收费不能决而不行,并质疑早前有政党就垃圾收费进行意见调查,有“近七成(69.9%)受访市民对如期实施垃圾收费缺乏信心”的可信性,怀疑有关调查“采取某种倾向性诱导性设问”,因而取得符合自己的既定立场结果。

  负责有关调查的观塘区议员、新青年论坛召集人邓咏骏接受《大公报》专访时强调,有关调查数据绝对公允,也采取符合科学的方法收集,发出的问题也没有偏颇,完全由受访者自由表达意见,再收集所得。

  邓咏骏指出,有关调查在本月14日至19日,以音频电话随机抽样进行意见调查,成功访问1032名18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调查结果显示,“69.9%受访市民对如期实施垃圾收费缺乏信心”,有138名受访者居住在单栋式私人楼宇,其中“82.7%受访者市民相信无法如期推行垃圾征费”。有关数据反映,单栋式私人楼宇受访住户较其他类型大厦住户,更担忧垃圾收费政策如何有效落实。

  身兼区议员的邓咏骏又表示,区议员的角色及责任,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并将民意向政府反映,是次调查没有既定立场,但他跟社区干事早前摆街站宣传垃圾收费细节时,不少街坊也反映区内的回收设施不足,以他负责的丽港城为例,屋苑共有38幢大厦,但只有五至六个回收站,屋苑另设有一个回收奖赏计划,每星期一次,每次只有数小时,不少居民反映不足够,但多次争取增加回收日数及时间,均未能成功。

  他又指出,观塘区内部分屋苑设有厨余机,但效果欠佳,居民反映机盖经常损坏,不少三无大厦及㓥房户也表示,附近没有回收设施,将回收物件带去要徒步15至30分钟,非常不方便,一旦实施垃圾收费,由于欠缺法团管理,恐怕会无人监管。

  “绿色团体或前高官不断引述外国情况作为例子,但有没有因应香港的实际情况,香港是否可行?”邓咏骏表示,从民意反映,推行垃圾收费必须先做好回收等配套,一步一步落实执行,若一刀切强硬推行,恐会扰民并造成混乱,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街坊反映厨余机不足 开支增加

  九龙城有私人住宅参与“先行先试”计划,区议员吴宝强回复《大公报》查询时表示,初步有街坊反映,回收设施及厨余机并不足够,居民对于分类回收细节,例如大骨、贝壳类、胶袋不能放进厨余回收,也仍未了解清楚,期望政府给予时间居民适应,同时增加回收箱,为市民带来更多方便。

  “大方向(支持环保),相信市民也不反对,重点是要先做好配套!”吴宝强又指出,九龙城有不少三无大厦或唐楼,欠缺法团管理,不少住户也反映,除了担心全面推行垃圾收费后,每月增加开支,更担心大厦公共地方的垃圾增多,“没有人监察,不用指定垃圾袋,也没有人知,难以去查,垃圾随时周围放,变成‘垃圾围城’。”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日前已表明,政府将于5月27日在立法会交代先行先试计划的中期检讨,政府会按参与者回馈的意见,再决定下一步部署,然后再就垃圾收费的路径作出决定。

  谢展寰:乡郊垃圾难监管 宣传教育为主

图:食环署流动太阳能垃圾压缩机,采用密封式设计。

  落实垃圾收费除了要有配套,执法问题亦是社会关注焦点,食环署正逐步在乡郊地点,设置新型密封式垃圾收集设施,并在部分垃圾黑点装设摄录机,有立法会议员关注,摄录机覆盖率不足,担心若实施垃圾收费较难监管。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承认,“乡郊地方大,难以管理”,唯有依靠宣传和教育。

  乡郊仅170黑点设摄录机

  截至今年二月,政府已在440个非法弃置垃圾黑点装设摄录机,当中约170个设于乡郊地区,多名议员昨日在立法会一个事务委员会,关注摄录机覆盖率不足问题。

  金融界议员陈振英指出,乡郊地区共有3100个垃圾收集点,但摄录机覆盖率只有约5%,若日后全面实施垃圾收费,应否增加摄录机,扩大覆盖比例;自由党批发及零售界议员邵家辉质疑,执法上存在困难,“如何捉那些人不用(绿色指定)垃圾袋,但乡郊地方很多没有摄录机,如何处理?”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坦言,乡郊地方较大,相信难安排人员管理,所以可能有人违规将垃圾弃置,也难以知道及分辨出来,所以在乡郊方面,如果将来推行垃圾收费,将来重点主要放在宣传和教育。

  另外,为改善乡郊地区收集垃圾情况,食环署已在约150个乡郊地点设置新型密封式垃圾收集设施,包括太阳能压缩机等,目标至2026年增设余下的350个。

  多名议员关注有关设施,能否减轻清洁工的工作量。政府回应,新型垃圾收集设施分几个单元组成,体积较小型,能够减少工人劳动力及保障职业安全。

  粤81%生活垃圾焚烧 十市零堆填

       当前,香港垃圾收费争议不断,推行上面对诸多难点堵点,将废物直接送往焚化炉处理,能否成为另一条出路?大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占比81%,10个地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日前,记者直击佛山绿能环保发电厂,发现曾经恶臭扑鼻的垃圾堆填区,如今变身为国家AAA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每天能焚烧3000吨生活垃圾用以发电,无臭无尘;而且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置身其中犹如漫步街区公园,让人心旷神怡。佛山焚烧垃圾创富、告别堆填区的个案,为处于减废绿化十字路口的香港,带来更多思考空间。

  

  图:佛山绿能电厂获评国家3A级生活垃圾焚烧厂,是现阶段国内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焚烧发电项目之一

  “垃圾焚烧发电环保吗?”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佛山绿能环保发电厂一探究竟。走进发电厂内,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宏伟壮观,很难想像这座没有异味、光鲜亮丽的楼宇,竟是垃圾焚烧发电厂。

  全自动化 “臭气”变电能

  “我们整个焚烧发电厂安装了超过130个摄像头。”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品牌宣传员杨林涛表示,“目前垃圾焚烧厂已全面实现自动化,技术员通过电脑即可远程操控所有设备。”

  一直以来,垃圾都被认为是制约社会发展的负担。为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在“十四五”期间,广东规划建设30座焚烧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17座,在建4座。全省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155座,总处理能力16.2万吨/日,生活垃圾焚烧占比81%,10个地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预计到今年底,垃圾填埋在佛山市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那臭气哪去了?“在这里,臭气可是一种能源,不能让它洩漏出去浪费掉。”杨林涛表示,密封的垃圾仓内,负压技术确保了臭气不外溢。垃圾将在仓内发酵5天到7天,滤出水分以便充分燃烧发电;发酵产生的沼气等臭气,则由抽风系统抽进炉内助燃。去除水分后的固体垃圾,会被中控室工作人员远程操控的垃圾吊爪抓取,放入焚烧炉中进行高温焚烧。

  在垃圾焚烧处理的地方,记者透过玻璃窗看到燃烧的巨大金属锅炉,后面是错综复杂的管道。“这些管道可以将气体、液体等分类处理。”杨林涛透露,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通过高温将锅炉中的水转化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通过蒸汽推动汽轮机实现发电上网。“整个项目年发电量可以达到4.2亿度,可满足将近50万居民的生活所需。”

  粤语有句俗语,叫“渣都无得剩”。这些垃圾燃烧后的废渣产物,将进入到炉渣池,最后变成环保砖头。垃圾仅剩的烟雾也经过严格过滤。“那焚烧烟气有害吗?”杨林涛解释,“对于气体的安全排放值,欧盟有标准,国家也有一套标准。但我们将每项标准,都压到比欧盟标准更严格,保护周边村民。”据他介绍,内地的垃圾焚烧厂都会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烟气成分。“不达标?马上停产。”

  地多空气好 与居民关系更好

  在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文华看来,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目前,主厂房每天能焚烧3000吨生活垃圾用以发电。“我们算过,每吨垃圾焚烧可发电500度,按电价0.453元计,每吨垃圾可产生200多元收入,不仅资源利用率提升,土地也不再被占用。”

  汪文华表示,原先要将高明堆填区的2000亩土地建成焚烧厂,但实际只用了1400亩。剩下的600亩地得以释放,用于其他用途。如今改造后,地多了,空气好了,与村民关系更好。“未来将拆围墙,让村民像在公园般散步。”

  垃圾焚烧适合香港

  汪文华表示:“传统填埋,不仅无经济效益,还要承担处理污染的成本。需要通过收取服务费来弥补成本,但焚烧垃圾,既能回收成本,还创造额外价值。”他认为,垃圾焚烧的处理方式适合内地,也适合土地资源紧绌、人手紧张的香港。

  垃圾焚烧VS垃圾堆填

  项目

  •清洁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垃圾填埋处理

  一天垃圾处理能力

  •高(根据设备规模,每天可处理数百吨至数千吨垃圾)

  •中等至低(取决于填埋场的容量和设计)

  一年垃圾处理能力

  •高(年处理能力可达数十万吨至数百万吨)

  •中等至低(受限于填埋场的面积和容量)

  技术要求

  •高(需要先进的焚烧炉、烟气淨化系统和热能回收技术等)

  •中等(基本的填埋、压实和渗滤液处理设备)

  运营成本

  •较高(包括燃料消耗、设备维护、排放控制等费用)

  •较低(主要为填埋场的维护、渗滤液处理和监测费用)

  环境保护

  •较好(通过燃烧和烟气淨化减少污染物排放,热能回收减少碳排放)

  •一般(虽然填埋能隔离垃圾,但渗滤液和臭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垃圾焚烧标准 比欧盟更严格

  垃圾接收

「卸料平台」 划有清晰的停车指引

  垃圾车经地磅称重后,将垃圾重量自动录入称重系统,然后通过垃圾车栈道来到卸料平台,将垃圾卸垃圾仓。

  储存发酵

  垃圾在垃圾仓内经过5-7天发酵;产生的渗滤液将被收集作无害处理,处理完的液体将回收做焚烧炉的冷却液,或者用于园区地面清洗。垃圾产生的沼气等气体则被收集起来用于焚烧炉燃烧时助燃。

  送入焚烧

中控室内的工作人员实时监控焚烧炉内作业情况

  控制室工作人员远程操作,用垃圾抓斗吊,将垃圾放到给料斗,将垃圾送入焚烧炉焚烧。

  燃烧发电

  焚烧炉运作,气体经过脱硝系统等过滤程序,变成主蒸汽排出。在燃烧发热的过程中,热能转化为电能,进入到电网中为千家万户供电。

  残渣处理

用于垃圾焚烧处理的巨型金属锅炉

  焚烧炉将垃圾烧完后,垃圾的残渣会被除渣机收集起来,放到炉渣池里,这些燃烧后的残渣将被制作成砖头。

  电厂人语:“传统填埋,不仅无经济效益,还要承担处理污染成本。反观焚烧垃圾,能回收成本,还创造了额外价值。”

  垃圾焚烧发电 覆盖湾区内地九市

图:发电厂内,众多处理气体的管道在这里汇集。\大公报记者卢静怡摄

  如今,大多数内地城市纷纷告别堆填区,转而拥抱垃圾焚烧厂。而这一变革在广东尤为明显,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已率先迈入垃圾焚烧时代。

  “过去,广东处理垃圾主要依靠50多个垃圾填埋场,而今都已转型为焚烧发电厂。”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小平说道。目前,广东全省已建成17个国家3A级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约占全国总数的1/3,10个地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其中,大湾区内地九市已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全覆盖。广东省约有70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深圳市拥有8座,广州市和东莞市各有7座。以佛山为例,该市垃圾焚烧能力已达10500吨/日,而填埋量仅剩数百吨。

  付小平了解到,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将垃圾填埋场改建为垃圾焚烧厂的工作,在广东已基本全面铺开,仅剩下的少数垃圾填埋场,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偏远县级市。“主要是由于它们的规模较小,日均垃圾量需达到300至400吨才适宜建设焚烧厂。”

  税务优惠引资 持久发电回本

  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广东,去年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如今已经卓有成效,多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已经投入运营。垃圾焚烧项目是一种前期投入特别大的高科技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得到了广东税务部门等不同单位的支持。佛山绿能发电厂项目第一二期预计总投资27亿元,目前第一期已投资18.5亿元。

  前期投入大,如何营收来弥补平衡?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文华表示,绿能环保电厂目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营收,一是通过焚烧垃圾并发电,电量并网后出售给供电局,这部分收入约占营收的60%;二是向政府收取垃圾处置费补贴,约占30%以上;三是炉渣资源化处理,约占10%。除了营收收入外,税务部门给予的税费优惠,亦为发电厂的运营提供了不少帮助。

  据了解,佛山绿能环保在2022-2023年度累计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增值税即征即退等税收优惠5000多万元,仅今年第一季度就享受各项税收优惠234.8万元。“节省下来的资金,我们将投入渗滤液处理中试基地、填埋场复绿等项目建设。”汪文华说道。

  国产技术受捧 东南亚多地采用

图: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文华。

  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小平受访时指出,近年来,中国内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蓬勃发展,为垃圾焚烧技术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电厂的设备国产化率高达95%,仅有少量非核心设备采用进口,其中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控制系统,如控制器、变频器等。尽管部分设备采用了国外品牌,但这些设备也均在国内生产,展示了中国垃圾焚烧技术的高度自主化。

  “不仅是电子元器件,包括焚烧炉、锅炉、气机、烟气淨化、渗滤设备、水泵、风机等大型核心设备,也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这体现了中国在垃圾焚烧领域的技术实力与产业链完整性。”付小平强调。

  如今,中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已逐步走出海外。“当前东南亚和越南等地都有中国的垃圾焚烧设备在运行。这既得益于中国技术的先进性,也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补贴。”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文华表示,中国垃圾焚烧技术的“出海”,不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中国环保理念和责任的体现,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环保产业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