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狮子山下新故事4/黑客狙击手 小团队做出大生意

2024-09-30 05:01: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庞博文及其公司立足香港,为全球客户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70后庞博文(Ronald)是土生土长香港人,80年代赴加拿大留学及工作,在四大会计师楼从事鉴证、调查工作,一次机缘巧合获派驻香港,自此开展追梦旅程,成为信息安全专家。

  90年代是网络安全的重要转捩点,面对当时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甚至只相信外资公司,庞博文迎难而上,发挥港人灵活变通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成功闯出一片天:“让客户看到香港人也能做得起信息安全,不一定要用外国货。”庞博文和他的公司在港站稳阵脚,由十多名员工起步,发展至全球拥八个办公室、逾400名员工的信息安全企业。\大公报记者 杨州(文) 张凯文(视频)

  庞博文早年赴加拿大升读大学,修读哲学及神学工作,毕业后获当地的会计师楼聘用,从事与资讯科技相关的鉴证、调查、检测等工作。“毕业后很难找工作,我在大学已钻研符号学、计算等领域,当时有写网页,亦有新技术项目,我都没有兴趣,最后去会计师楼从事信息安全工作。”庞博文表示,在会计师楼实习时已接触到信息安全的工作,因当时未有行业标准,客户会提出天马行空的要求,包括攻击系统(即攻击自家机构的系统以找出安全漏洞)、大半夜从系统内覆製资料等,他逐渐从中摸索出一套规范。

  办公室遍布欧美亚地区

  1997年香港回归前,庞博文获公司派驻香港,改写了他的职业生涯。“其实大学时期亦有返港找暑期工,当时没有人懂得信息安全是什么,想找一份与电脑相关的工作,只有卖电脑。记得经理拿住我份resume(简历)问我发生什么事,不是读电脑怎么会认识这些,我觉得insulting(受侮辱),最后没有去做。”庞博文解释,修读哲学及神学有助学习符号学、计算、古语言、秘密语言等,这些都属于信息安全的范畴,大家分不清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科学是不同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不会教授如何与黑客战斗,所以才需要信息安全。

  庞博文在老板退休后离开了会计师楼,边学习边工作,包括在香港品质保证局修读ISO审计课程。“我不是会计师,又不会考会计师牌,有时间都读其他degree(学位),先后在香港及内地修读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专业课程。”庞博文说,老板的一句说话启发了自己,从事信息安全的工作都要换位思考,之后在香港及内地的电讯公司工作。他过去是站在监管者及审计者的角度,若能站在被审计者的角度去分析会有新发现,“同一件事以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去看,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会帮助到整个鉴证调查的工作。”

  “当时好多人不相信香港有人会做信息安全,觉得鬼佬一定好,鬼佬一定劲。”庞博文回忆,大约15年前与一些班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信息安全公司,耗时两至三年建立一套防御网络系统,幸好投资者有耐性有远见,一直给予很大支持,“因为投资者曾遭受DDoS攻击勒索,找到他们帮手解决危机,深知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此外,当时很多潜在客户盲目相信国际公司比本地公司好,即使公司符合招标资格亦遭冷待,“客户说我们不够国际化,入围都只是为了凑数,我们六成员工来自世界各地,办公室更分布在欧、美、亚等地。”

  守得云开见月明,2012至2013年间出现黑客组织“匿名者”、大规模的DDoS攻击,众多公司寻求信息安全服务。庞博文形容,是次DDoS攻击比以往更频繁,“我们公司早过其他人开,有一定经验和资源,好多客户找上我们去解决网络安全危机。”2015至2016年,Mastercard、Visa等公司邀请他们参与支付卡行业(PCI)的审计工作,“回顾过去,每次都是把握当时的新趋势,公司才有今天的成果,未来还有智慧城市发展,只要有系统、IP地址、网络便有信息安全风险,我们只会更忙。”

  培育后进 量产信息安全人才

  从事信息安全20多年的庞博文坦言,行内一直欠缺人才,“当年没什么人认识信息安全,如今相关人才仍远远不够,我都是慢慢摸索出来,没有人手把手去教。大约18年前我在大专院校开班教授这方面的知识,每周抽出一天去教,希望为本地培育更多人才,让他们都掌握到信息安全知识。”他认为,作为信息安全专家要有社会责任,“信息安全这专业要被尊重,不是看赚几多钱,而是看对社会有几多贡献。现在就算工作多忙,仍会每周抽出一天继续教学生。”过去的信息安全专家都是“独行侠”,而对手黑客已是有组织性地攻击,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必须培养出量产型的信息安全人才,“粗略计都有2000多人,只要有足够的基数,再从中培养出有实战经验的人才成为顾问,我相信这个团队会愈来愈壮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