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特区救援队指挥官:难忘帮助缅灾民寻亲

2025-04-23 05:01: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左起为:医管局律敦治及邓肇坚医院部门主管(急症科)萧粤中医生、特区救援队指挥官赵汝珏、保安局政府保安事务主任黄国基,及入境处入境事务主任王锐靖。\大公报记者古倬勳摄

  【大公报讯】记者古倬勳报道:缅甸上月28日发生世纪大地震,灾情惨烈,大量人员伤亡。特区政府翌日派出51人组成的救援队,联同其他中国救援队到灾区参与搜救,本月9日返港。救援队成员昨日(22日)讲述救援工作历程,其间成员面对余震、蚊患、酷热天气等挑战,救出一名生还者及寻获两名罹难者。特区救援队指挥官赵汝珏回想起首日行动时,救援队寻获一名遇难者时,其家人感激救援队将其寻获,让她得以安葬,令他感到难忘,期望救援任务能帮助灾民释怀。

  特区救援队在缅甸发生地震后翌日晚抵达仰光,是第6队抵达缅甸的国际救援队伍,由于当地高速公路在地震后受到严重破坏,救援队需首先用19小时车程从仰光抵达首都奈比都,其后再用13小时抵达重灾区曼德勒,与国家的救援队会合。今次特区救援队与国家救援队进行了5次联合行动,亦与国家救援队实施了联勤联补机制,包括联体、联保、联通,提升了搜救效率。在本月2日联合救援行动中,在高8层的酒店展开行动,该酒店地下至2楼已下陷,联合搜救队人员借助生命探测器及石屎爆破器等工具,成功救出1名被困约125小时生还者。

  今次11日救援行动中,特区救援队出动了61次,搜索了57个地点,搜救总面积达60850平方米,相当于约8至9个标准足球场,成功救出一名生还者及寻获两名罹难者,救援队带同两只搜救犬随行,带备多种救援工具,包括自动对星天线系统、位移监察器、生命探测器(超宽频雷达)、三维模型等;随队的医疗队伍为灾民义诊两日,35人受惠;特区政府捐赠20吨物资予当地,救援队离开时亦透过当地商会将合共3吨的食水、蚊帐等剩余物资赠予灾民。

  特区救援队指挥官赵汝珏提到,救援队经历了6次余震,有4次需紧急撤离,形容情况惊险,除了余震,亦要面对当地严重蚊患、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还要克服酷热天气,再加上遗体气味浓烈,队员要佩戴N95口罩进行行动,体力消耗大,有队员更出现汗癣、红疹、香港脚等需要治理。

  挖出遇难者遗体 遗属感谢

  赵汝珏提到特区救援队首日行动时,在一栋已倒塌的楼宇中发现无生命迹象的女子被困,花了约数小时挖出该名遇难者遗体,其父亲得知后仍感激救援队将她寻获,让她得以与两日前同样遇难的太太合葬,该行动令他印象难忘,回想起一套电影的对白:“生人也需要破地狱”,期望搜救行动无论寻获生还者或罹难者,都帮助到在世的家人释怀。

  赵汝珏亦提到,消防处前年11月向联合国辖下的“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申请国际中型救援队认证,预计相关机构在明年首季派人来港评核,当中,中国应急部门作为本港队伍的顾问,有检视本港的认证安排,如本港的队员召集机制、智能化仓库管理系统等,测评亦涉及前线搜救、后勤保障以及医疗保障等,当局已作多次演练,现时进展良好,有信心明年获相关认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