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专访/卢煜明:提升中大水平 打造香港留学品牌

2025-04-29 05:01:4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卢煜明校长致力提升中大在国际的水平地位。

  在香港中文大学服务27年、被称为“无创产前检测之父”的卢煜明教授,今年1月8日成为中文大学第九任校长。他近日接受《大公报》访问表示,会致力提升中大在国际的水平地位,目标任内第三至五年创办研究生书院。此举旨在吸纳更多优秀学子、招聘更多顶尖的教研学者,助力香港成为国际人才枢纽和国际教育枢纽,打造香港留学品牌。

  在科研创新上,对较强和有优势的项目,包括数学、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机械人工程等,推进拓展创领域跨学科的产学研及落地转化。\大公报记者 盛德文(文、视频)、林良坚(图) 融媒组(视频)

  卢煜明表示,中大是一所国际化的综合研究型大学,目前正在筹备2026年至2030年的五年规划,“上任的三个多月里,我同好多学生与校友见面,争取时间同大家认识,听取大家对中大的看法和建议。”

  新的规划涵盖不同范畴,当中教学尤其重要。目前,中大的书院制主要针对本科学生,正考虑创办新的研究生书院(Graduate College),已安排专责的同事研究相关的工作。“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大学也有书院制,且有些特别的书院是专门为研究生设立的。”

  在资源上,他估计新建一栋能容纳约300名学生的书院校舍,要好几亿元,希望有善长在资金上支持学校,目标未来三到五年内,先创建第一间,以后陆续再筹建更多,“以中大的规模,超过一间研究生书院是很正常的”。

  卢煜明表示,随着越来越多非本地生来攻读研究生课程,对宿舍等资源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良好的居住、学习和社区环境,有助增强学生们对书院的认同和归属感。在选址上学校持开放态度,除了考虑在校内创建,如校外有就近、已建成的合适场所,且租金便宜、交通便利,也会纳入校方详细的考虑范围。

  扩阔生源 建设人才枢纽

  卢校长指出,中大是一所国际化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中大有30万校友,他们在文化艺术、体育、商业、学术等各领域表现非常卓越。如何更好地促进他们参与、建设好中大非常重要。

  在建设人才枢纽上,中大不断扩阔生源,吸纳优秀学子,招揽顶尖教研人才。例如,医学院的“GPS”(环球领袖)课程,招收的学生成绩都非常优异。中大不断开设新的重要课程,数学是科学的灵魂,很多领域都需要数学的运算。近期就与丘成桐教授合作,成立了“致真交叉数学研究院”,广招优秀及极具天才的数学专业学生,提供特别的训练,在全世界招聘知名的教授来任教,让学生可在八年内获得博士学位。

  此外,中大加入了许多的国际大学联盟,由中大主办的“国际大学联盟”年会,下月将在本港举行,明年则主办大型的国际教育会议。

  产学研的结合和转化,对香港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中大一直努力前行,取得了不少成果。中大的工程实力很强,特别在机器人及先进制造等领域,卢煜明指出自己从事生物科技领域的工作,正思考如何在生物科技与中大优秀的医学院合作,研制无创的(非侵入性)的仪器,用来感测身体的不同功能。

  人工智能是重要的领域。目前中大已有四间与人工智能有关的研究院,人员总数达2百人。已有54间人工智能相关的衍生企业,同时开设了11项相关的课程。今年2月中,中大(深圳)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有助该领域在大湾区的领先地位。此外,校方很早就推出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指引,明确了在教学和评估方面,哪些情况可使用人工智能,哪些情况不可使用。

  用技术造福社会助港转型

  在特区政府推出的“产学研1+计划”里,中大首次参加就成功赢得了七个项目,是全香港获得项目最多的大学,涵盖了工程领域,甚至生命医学等各个方面。

  在全港近30个“innoHK”平台的实验室,中大占有6个。每个实验室的支持资金高达数亿元,卢煜明表示“我参与了其中的创新诊断科技中心的项目,利用DNA诊断的技术”。

  全世界头2%的科学家中,有约400位是来自中大。自2014年以来,中大累计申请了超过1350项的具顶层应用的专利家族,累计申请的专利超过5千个。中大在“innoHK”的6个实验室,最近已申请了逾一百个的发明专利。在专利收入上,中大连续几年都是全港院校之冠,“希望利用我们的技术,造福社会,帮助香港转型,成为国际创科中心。”卢煜明强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