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昨日调查一宗感染甲类链球菌并发坏死性筋膜炎个案。一名患有长期病的47岁男子,于4月11日出现发烧和左脚大腿疼痛,同日到港岛区一间私家医院求医。因临床诊断为坏死性筋膜炎(食肉菌感染)并发败血性休克,翌日被转送玛丽医院接受治疗,并于4月13日接受左下肢截肢手术。病人现时仍然留院,情况稳定。病人的临床样本经化验后发现甲类链球菌。
中医诊所验出甲类链球菌
病人于4月6日因意外扭伤,继而左边臀部疼痛、左小腿及脚麻痹,病人因此于4月7日、9日及10日,先后到上环及铜锣湾接受两名注册中医师提供的中医针灸治疗。他于潜伏期间没有外游,亦没有伤口或其他造成皮肤破损的创伤。
卫生署人员到过病人曾接受针灸治疗的处所调查。就位于铜锣湾的涉事注册中医师,卫生署人员已审查针灸和感染控制程序,以及收集环境样本进行检测。化验结果显示,诊所的其中一个环境样本被检测出含有甲类链球菌,与患者样本同属emm 4型,进一步基因分析工作仍在进行中。另外,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员怀疑该中医师未有严格按照感染控制程序进行针刺,若怀疑该中医师有专业失当行为,卫生署会考虑将个案转介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跟进。
至于位于上环的注册中医师,卫生署人员多次到访均未见其营业,卫生署会继续跟进调查,积极联系涉事医师。
据了解,涉事的处所及中医师为铜锣湾妙仁堂中医诊所何俊儒,以及上环黄力行中医针灸所黄力行中医师。
甲类链球菌感染由一种存活于咽喉和皮肤表面的细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该细菌可透过飞沫及接触传播。甲类链球菌感染可引起轻微的疾病,例如咽喉炎、脓疱疮和猩红热,而侵入性甲类链球菌可引致坏死性筋膜炎和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任何人士均有可能感染侵入性甲类链球菌疾病,长者及幼童、患有长期病患(如糖尿病)、免疫力低、皮肤有破损或近期曾受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流感)的人士风险可能更高。抗生素能有效医治甲类链球菌感染,尽早治疗有助加快纾缓病征及预防并发症。市民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并适当处理伤口,以减低受感染的风险;同时应经常保持双手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及到人多挤迫的地方时应佩戴外科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