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透视镜/电影业的三角困局\蔡树文

2025-05-22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经营逾半世纪的尖沙咀海运戏院将于6月2日结束营业,这是继位于康山的康怡戏院后,一星期内第二间戏院宣布结束营业,亦是今年第4间结业的戏院。

  近年,香港多间戏院结业,原因涉及经济大气候及娱乐模式改变。不少人指出近年电影质素参差,本地电影制作固然陷于低潮,外国大片亦未必可以吸引观众购票入场;而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网上串流平台技术日趋成熟,改变了市民观影习惯,在家看电影省车钱省票价省时间。一家大小入电影院看电影,随时要花五、六百元,再加上零食及吃饭,千元消费少不了,即使是电影爱好者,也抱怨电影票价高昂,但戏院减价又难以维持经营皮费。

  入场人数锐减,租金成本上升,各种因素造成恶性循环,并非一日之寒,当然不是一年一度的“全港戏院日”可以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然而当日划一30元票价下,全日有19万4千多人次入场,入座率达83%,数字不会骗人,票价是影响观众入场的重要因素。“全港戏院日”是政府“补差价”方式资助,长贫难顾,戏院业须尽快处理好业主、院商、观众三角关系,找出平衡点,才能解开行业的困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