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有学校表示,削减拨款会对学校运作造成影响,将透过开源节流措施减轻有关影响。
教育局日前(20日)与办学团体代表会面,披露由下学年起,继取消2500元学生津贴后,将计划从9月的新学年起削减公营中小学拨款,其中“扩大/营办津贴”总津贴额不再按通胀调整,总拨款额下调10%;全方位学习津贴、姐妹学校津贴、“有特殊学习需要非华语学生支援津贴”亦会调整;至于直资学校的资助额,将会削减约2%。
教联会主席黄锦良对此表示理解,并期望教育局能够尽快公布细节以释除学界疑虑,专注学与教的工作。
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
全方位津贴改按人数计算
据了解,全方位学习津贴将改为按学生人数计算,小学津贴额为每人1100元,中学津贴额为每人1500元。“有特殊学习需要非华语学生支援津贴”的门槛将会提升,现时取录1至9名相关学生,学校即可获派106,769元津贴额。消息指,下学年起改为需至少取录6至9名相关学生才可获发津贴。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昨日约见学界代表,公布有关措施。教育局在会上表示已成立专责小组,未来可能以整笔拨款的形式发放,让学校按需要和优次缓急使用。教育局亦建议,学校根据校本情况及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津贴,有需要时运用盈余应付不同开支。
教联会盼让学校灵活运用津贴
另外,教育局亦计划调整“中学学位分配办法”的中一班数上限,现时开办4班或以上中一的学校,如符合条件,可向教育局申请于来年以5班或以上参加中一派位。消息又指,中学“点人数”机制会有更改,由现时只计中一、中四级,改为每级点算。
教育局回复查询时表示,当局经常就不同范畴的教育政策及相关事宜与各持份者会面,进行沟通和磋商,以期制订的政策及措施能切合实际需要。
教联会主席黄锦良表示,面对削减拨款,学校将难免受到一些冲击。他希望当局提供更大的弹性,让学校根据校本情况及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各项津贴,以确保教育质素,保障学生学习福祉。
对于中学可申请由4班中一增至5班或以上中一,黄锦良对此有所保留,他认为此举势必加剧弱势学校的收生压力,出现互抢生源的情况,影响教育生态。盼望局方能够再三考虑,减少对学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