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灵活变通/教育界:共渡时艰 努力开源节流

2025-05-22 05:01: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公营中小学的“扩大/营办津贴”总津贴额减10%。津贴中学议会主席、九龙真光中学校长李伊莹以一所20班规模的学校为例,原有700万至800万元的津贴将减少约70万至80万元,坦言会对学校运作造成影响,但表示理解政府因财赤减整体教育开支2%的考量。

  面对拨款缩减,李校长表示各校正采取多元开源措施,以真光为例会外借校舍予大学举办夜间课程,亦有其他学校透过校友募捐、机构合作申请拨款及申请优质教育基金等方式拓展资源。

  新制度拟允许开设4班或以上中一的学校申请扩至5班,李校长强调需按办学理念及资源决定,并指出香港的校舍空间有限,校方需审慎运用资源。被问及新政策会否加剧学校的缩班或“杀校”风险,她认为需待政府厘清检视方向,才能判断对学校的冲击。

  至于中学“点人数”机制拟改为“每级点算”,李校长指出,需待政府公布具体方案后再评估影响。面对非华语学生支援津贴申请门槛提高,李校长表示或会动用现有资源提供辅导教学或社工支援。

  动用储备 未必需加学费

  面对直资学校资助额削减2%,香港直接资助计划学校议会主席、英华书院校长陈狄安表示,“知道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校方会在做财政预算时作调整,透过节省开支应对资助额减少。被问及会否调整学费时,陈校长强调各校情况不同,部分或可动用储备缓解影响,未必需要通过加学费的方式处理减幅,并表明学校“下年度不会加学费”。

  针对“全方位学习津贴”缩减,陈校长指直资学校长期按学生人数计算拨款,新制对校方的运作影响有限,“反而计算方式更清晰”。对于中学“点人数”机制转变成每级点算,陈校长称新政策冲击较小,因直资学校按年分两次点算学生,已经“驾轻就熟”,但强调所有学校均需因应政府财政紧缩“勒紧裤头”。

  大公报记者 华梦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