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专访/孙玉胜:凤凰卫视冀以国际化资源服务香港受众

2025-05-22 05:01: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孙玉胜表示,凤凰卫视香港台于香港免费电视85频道开播一年来所取得的传播效果超出预期。

  2025年4月22日,凤凰卫视香港台于香港免费电视85频道开播迎来一周年。此前十馀年间,凤凰卫视香港台属于香港的付费频道,再叠加新媒体,特别是社交流媒体平台的冲击,看传统电视的人越来越少,让观众付费看电视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凤凰卫视香港台一直“影响力有限,收视数据几乎为零。”

  而凤凰卫视香港台于香港免费电视85频道开播一年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第一周,收视数据较去年开播时增长了67%,其于香港各大免费频道收视排名亦由第8位上升至第7位,而目前仍呈上涨趋势。

  近日,记者到访位于香港大埔的凤凰卫视总部,专访凤凰卫视常务副行政总裁兼总编辑孙玉胜,他表示,这一年所取得的传播效果超出预期,香港台未来的成长性很强。

  以新闻为根本特色

  孙玉胜曾任亚广联(ABU)副主席,其名字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著名栏目紧密相连,这些节目在内地曾家喻户晓,影响广泛。“以新闻为本”的理念,也贯穿于他对凤凰卫视的全面改版过程中。2022年元旦,凤凰卫视对中文台、资讯台等频道进行了开播以来最大规模改版并获得巨大成功,收视率比改版前提升45.2%。孙玉胜告诉记者,在落地免费电视频道播出前的策划阶段,团队也曾考虑过通过增加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比例,打造一个综合台,以吸引收视。但他很快意识到,香港本地类似频道已有很多,这样选择反而会失掉凤凰卫视的特色和优势。

  孙玉胜还观察到,香港虽然也有不少新闻类频道,但真正做到国际化的并不多。“香港需要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频道存在。”孙玉胜表示,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香港市民在关心本地新闻的同时,对于有品质的国际事件播报应该存在旺盛需求。而凤凰卫视拥有布局世界各地,特别是重点和热点地区的63个记者站,全球新闻报道网很完整,基本可以做到“大事发生看凤凰,凤凰记者在现场。这既是我们的理念,更是我们的追求”。因此,孙玉胜从差异化竞争的角度出发,决定将凤凰卫视香港台打造为一个“准新闻频道”,除新闻报道、时事评论节目外,还有从中文台移植过来的一些文化类栏目,如《皇牌大放送》、《我们和牠们》等等。

  孙玉胜举例指,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美贸易谈判报道中,凤凰卫视香港台亦通过记者在现场的观察,第一时间报道了一手信息。谈判第一天,美国有媒体报道说,中方提前退场,双方谈崩了。但凤凰卫视记者报道说双方吃午餐暂时离开会场,下午接着谈,从接着谈这个安排看,双方上午谈的效果应该不错。“重大新闻现场,有记者与没记者,报道效果完全不一样”,孙玉胜深有感慨地说。过去一年来,数据反馈也印证了孙玉胜的选择。目前凤凰卫视香港台的30多档专栏节目中,国内国际时事类节目和专栏在整体收视上一直都占主要份额。

本地化努力

  发挥国际化优势之外,本地化也是香港台努力的方向。

  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规定,免费电视频道播出的所有节目每句话必须得有相关字幕对应。“世界其他地方很少有这样的要求,特别是对一个以追求时效为主的新闻频道来说难度不小。为此,我们增加了岗位,甚至改变了多年行之有效的製播流程。”孙玉胜说。

  合规播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加大粤语节目比例,因为语言是新闻传播的第一要素。孙玉胜介绍,凤凰卫视在香港新设港闻采访中心并大幅增加了粤语报道力量。目前香港台于中午和晚间时段各推出每档一小时的大剂量粤语新闻报道,收视最好的时段是晚八点到八点半播出的粤语时事访谈评论节目《时事大破解》。未来还规划在夜晚再增加一档粤语新闻和一档粤语时评栏目。

  遇有国内外重大新闻,香港台都会打破正常编排开窗口直播,第一时间为香港观众持续提供重要资讯报道和分析评论,这也是凤凰卫视最具特色的看点。如“澳门回归25周年庆典”、“美国大选”、“韩国戒严风波”、“缅甸大地震”、“香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神20发射”、“中美瑞士经贸会谈”、“俄乌土耳其谈判”等等,香港台都有直播并已形成常态化运作。

  5月9日俄罗斯红场大阅兵,香港台还尝试了粤语直播报道——在普京以俄语致辞时,配以粤语同声传译。孙玉胜说,这在香港是比较少见的。他表示,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英语口译人才充足,但是其他小语种同传人才缺乏,而这正是凤凰卫视的强项。这类同传报道不仅满足受众需求,同时也成为本地其他媒体直播的重要参考。

  此外,孙玉胜还计划在香港及周边的粤语区,发掘时事名嘴,打造粤语新形态时事评论节目。孙玉胜坦言,随着新媒体发展,“名嘴网红谈时事话题”已成为大趋势,但在香港似乎仍不多见,他希望此类节目可以成为凤凰卫视香港台本地化、更好为粤语受众服务的重要突破口。

  技术应为新闻品质服务

  电视是技术媒体,这是孙玉胜早在20年前给电视媒体的定义,“网络媒体更是如此”,他补充说。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AI等的发展,电视等传统媒体受众规模大幅萎缩,已是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如何实现突破?“用好新技术手段,加强多渠道传播和持续报道能力。”这是孙玉胜给出的答案。

  不过,孙玉胜也提到,归根到底,技术应该是为提升新闻报道的品质服务。以现下备受关注的AI为例,“现在AI可以将各种语言秒变文字,我们应该将这个功能用好。”

  至于有媒体使用AI写稿,孙玉胜保持审慎的态度。他强调:“本媒体不提倡AI写稿,因为有太多的细节需要核实。”AI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可以用来搜集背景资料,整理文字草稿,提炼长稿要点等等,但若直接用AI写稿应予注明。他同时对新闻媒体使用虚拟主播不以为然,“这涉及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人工智能不是形状越像人越好,就像眼下火热的人形机器人一样”,孙玉胜如是说。

  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征远、沐晚报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