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柴湾停水期间,刘庆扬建议关爱队及邻里互助义工组成员轮更,协助居民取水及送水。
“以前开会好多时间浪费在政治争论上,揽炒派议员为了反对而反对,真正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反而拖慢了。”东区区议员刘庆扬这样形容过往区议会的状态。但完善地区治理后,新一届东区区议会成为“实干派”,聚焦交通、民生事务、社区关怀等街坊最关心的事,效率显著提升,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东区区议员/协调供水 化解爆水管停水危机
住在筲箕湾的陈伯一直有个烦恼:想去西九龙坐高铁回乡探亲,但拖着大件行李转地铁“转来转去好辛苦”,像陈伯这样的诉求,刘庆扬等区议员接到不少。但过去的区议会,这类议题不被重视。
新议会一上任,情况不同了。议员们拿着数据,从东区整体发展和居民实际便利出发,与运输署、巴士公司务实沟通。“我们不再空谈,而是用数据和实际需求说话。”刘庆扬表示。很快,在运输署协调下,巴士公司同意试办110线巴士直达西九高铁站。方案在交通委员会提速提效获得通过。“以前可能要吵几个月,这次快很多!”刘庆扬感慨。
沟通争取巴士线直达高铁站
柴湾兴华邨美华楼今年两度遭遇爆水管停水,街坊们一度发愁。“爆水喉消息一传到我们办事处,我们立刻联络房屋署和水务署!”刘庆扬回忆说。抢修队伍迅速到场,但修复需要时间。办事处马上要求水务署派水车支援,“署方反应好快,水车很快就位。”更暖心的是,区议员办事处和刚成立不久的关爱队义工们迅速动员起来。他们不仅及时在通讯群组发布抢修进度,更“全日驻守”在水车点,帮老人提水、为行动不便的居民送水上门。这场突发危机,成了政府与市民之间桥梁作用的最佳体现。
新一届区议会还有一个变化:区议会主席由民政事务专员兼任。这个“大管家”角色,在处理跨部门、跨领域难题时优势尽显。刘庆扬指出,杏花邨饱受极端天气困扰,尤其私人地段的海堤防护问题棘手。过去协调不易,现在民政专员亲自“挂帅”,召集地区团体、业委会、区议员和相关政府部门一起“脑力激荡”。“专员坐镇,协调资源、打通关节的效率高很多。”刘庆扬表示。最终,各方成功推动私人地段防波堤加固工程意向签约,为提升社区整体防灾能力迈出关键一步。“这是多方共赢!”刘庆扬强调。
社区服务的力量也在壮大。除了区议会,“关爱队”的成立填补了重要空白。“以前区议员想入私人屋苑做服务不容易。现在有了关爱队,我们就能进入不同屋苑大厦,直接帮到基层和有需要的街坊。”刘庆扬解释。如今,区议会、关爱队、地区“三会”(分区、防火、灭罪委员会),这“三驾马车”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强大合力。
“民政帮到你!”这句口号,随着“三驾马车”和庞大义工网络的深入服务,正愈来愈深入民心。东区的新变化,正让居民的烦心事有人管、急难事有人帮,社区的温度实实在在提升了。“做实事,居民感受得到,这就是我们新一届区议会努力的方向。”刘庆扬总结道。告别了“口水战”的东区,正迎来一个更务实、更高效、更温暖的社区治理新篇章。 大公报记者 吴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