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师德师风奖 《好老师故事》1/老师不只是教书,更重要是育人

2025-06-30 05:01:3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马美珍老师

  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不仅在知识的殿堂里传道授业解惑,更在生活的点滴中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由《大公报》主办的第二届“香港优秀师德师风奖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于26日顺利举行,28位获得优秀奖的教师陆续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分享教学生涯中的教书育人难忘事。

  《大公报》从即日起推出此系列报道,期望以此感召更多师德优秀、爱国爱港的教育工作者,一同弘扬师德师风,共同说好香港教育故事。\大公报记者 郭如佳(文) 林少权、麦润田、大公报特约记者树霖(图)

  成长路上“同行者”,给予陪伴和鼓励\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汤国华中学马美珍老师

  “作为老师,或许面对生命的无常、顽疾的来袭,我们不是医生,未能为学生作出治疗;但我们能成为学生的‘同行者’,用心聆听他们的感受,在成长的过程中,陪伴与鼓励他们。”第二届“香港优秀师德师风奖”得主之一的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汤国华中学马美珍老师,在校任教中文,但她认为,老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单只是教书,更多的是育人。

  马老师向来积极推进价值观教育,并主动在学生们的成长之路上予以陪伴,助其渡过难关。正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她希望学生在求学期间,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立定志向,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参与社区服务 传递孝顺仁爱

  作为学校培育组统筹老师及中文科科主任,马美珍积极推进价值观教育,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及小学,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协办中华文化的活动,从中体验中国传统的美德。她举例说,在中秋节活动中,学生与社区长者一同制作传统月饼,在过程中学生虚心向长者请教传统的制作月饼技巧与文化故事,表现出对长者智慧的尊重。学生也很主动与长者交流,如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健康,流露出关爱长辈的情怀。马老师又表示,学生与长者共同完成月饼制作,把成品分享给社区其他长者或邻里,传递孝顺与仁爱的价值观。

  马老师感言,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大众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时反而导致人与人之间更加疏离,人际关系愈来愈复杂,学生会面对不同的困难。让她难忘的是曾经辅导过一位有行为偏差的学生,因其自身的行为,变得沉默寡言,担忧朋辈的眼光。其实每个有行为偏差的人,背后都是因为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可能是希望被关注、缺乏安全感或能力感。

  鼓励行为偏差学生融入社群

  而辅导的核心在于解码行为背后的讯息,绝非仅消除表面问题。经过多次与这位同学的沟通,马老师鼓励他勇敢表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该同学终于能重新融入班中,并在最近一次义工活动中获得嘉许。马老师说,要让学生感觉到“我愿意陪你一起探索与聆听”,学生才能看见自己内在的光。 

  马老师分享另一则故事:几年前遇上了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常常在课后找自己讨论学习上的疑难,而马老师对他的勤奋好学也表示赞赏。然而世事难料,这位同学在中四上学期考试的某一天,考完当天的试后感到不适便前往医院求诊,很快医生便确认他患上重病。无论家长、老师、学生均感到错愕又难过。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最感到压力的便是这位学生,因不知何时能重返校园。马老师说,那段日子自己与同学及其家人电话联络、短讯问候,而学校的社工、曾经任教过他的老师,也一一为他送上慰问与祝福。一年多的治疗终于令其又能重返校园,老师们见证着他坚强地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身体亦慢慢康复起来,覆诊的次数亦没有以往的频密,同学十分感谢我及各位老师一直的鼓励与陪伴。

  “作为老师,或许面对生命的无常、顽疾的来袭,我们不是医生,未能为他作出治疗;但我们能成为学生的‘同行者’,用心聆听他们的感受,在成长的过程中,陪伴与鼓励他们。”

  马老师认为,与每一位学生相处的回忆都非常珍贵、动人与难忘。而作为教师,希望继续以关爱学生的心,真诚地聆听他们的喜怒与哀乐,成为同学的“同行者”与“引路人”,陪伴他们经历成长中的种种挑战,携手跨越一个又一个难关,让他们能茁壮成长。\大公报特约记者 树霖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