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港闻 > 正文

身教重于言教,亦师亦友严中带爱\青衣商会小学林咏岚老师

2025-06-30 05:01: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林咏岚老师

  “我希望让学生知道,学校老师是他们除家人之外,最信得过的人。”青衣商会小学的林咏岚老师谈及教育初心时,这句饱含温情的话语,道尽了她八年教育生涯中对学生的深沉关怀。这位深耕语文教育的老师,相信“身教重于言教”,无论是对旷课学生的决不放弃,或是努力发掘每一位学生的亮点,以及意外收到学生亲手制作的毕业礼物,这些点点滴滴都诠释着林咏岚“严中带爱”的教育哲学,在课堂内外筑起了学生成长的温暖港湾。

  追溯成为老师的起点,林咏岚总会想起中学时的两位恩师:一位为刚从英文学校转学至中文学校的她,逐字标注书本翻译;另一位则发现了她弹奏古筝的兴趣,让她在中乐团找到了自信。这些亲身经历令她深刻体会到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巨大影响,也促使她走上了教育这条道路。她相信,教育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每个孩子都应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我也渴望透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帮小朋友发掘亮点的老师,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逐步成长为有知识、有素养的人,是让我感到最满足和欣慰的事情。”

与学生制定规则 坚持“先管后教”

  林咏岚以“亦师亦友”形容她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她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个贴满贴纸的礼物盒──那是一位内向的女生毕业时送的手作礼物,里面夹着“多谢老师关心”的字条。这份意外的礼物,让她深刻体会到“就算同学好内敛,都不能够忽略他们,他们可能只是不会表达感情”。

  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源于她“先管后教”的坚持。课堂秩序混乱时,她会与学生共同制定简易且易执行的规则,如举手发言、互相帮助等,但转身又会带着学生跳街舞、排话剧,亦会为非华语学生单独培训朗诵。当三位非华语同学在毕业礼上用普通话流利致辞时,台下的她湿了眼眶,这也是她相信“每个小朋友都有可能”的最好印证。

  林咏岚回忆,在她曾担任六年级班主任时,有一位学生的家庭环境较为特殊,母亲和姐姐对他的管教有限,而他也经常旷课,学习态度极不认真。为了帮助这位学生,她展现了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我与他约定每天都要来学校,甚至会打电话叫他起床来学校。我告诉他,只要他来学校,就是一种进步,我会为他的每一次到校感到高兴。”最终这名同学终于成功完成学业,也在毕业时对林老师表达了深深的感谢。

老师是除家人之外 最信得过的人

  在学生的品行培养方面,林咏岚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她称会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例如通过礼貌问候、专心聆听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爱,并引导他们学习良好的品德。同时作为学校活动的统筹者,她也会将品德教育和家国情怀培养融入到各种活动中,包括组织学生参与制服团队、学习礼貌课程等,以及举行各种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如邀请紮作师傅来校教授制作花灯、邀请纪律部队人员分享国家安全知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了带领老师团队一起进步,林咏岚决定今年9月继续深造,踏上教育管理硕士的进修之路,“老师这份工作要靠良心,学生们将人生中这段重要阶段托付给你,我们就不可以浪费学生的时间。”如今,当带过的第一届学生回校探望,笑着形容她“似妈妈”时,她知道,教育的意义早已不仅限于书本,“我希望让学生知道,学校老师是他们除家人之外,最信得过的人。”在这条充满温度的教育路上,她正用“爱惜”作笔,续写着一个个关于成长与相信的故事。\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