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台湾医学博士“登陆”创业 领衔国家计划攻克医学难题

2022-11-18 16:01:15大公网 作者:贺鹏飞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针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疗“痛点”,台湾医学工程博士蔡宗远毅然放弃美国待遇优厚的工作“登陆”创业,牵头承担国家专项研发计划,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创的全身双平面骨与关节动态成像系统,结合动态追踪智能软件,帮助医生实现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精确诊断与治疗。在早前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蔡宗远团队的研发成果从3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一等奖。

  涛影医疗研发的三维建模与膝关节韧带智能重建规划软件,可帮助医生进行立体评估,预先获得个体化运动下隧道位置与韧带伸长量的关系,精准地进行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的术前规划。(受访者供图)

  针对临床“痛点”自主研发

  蔡宗远是台湾大学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联合培养的医学工程博士,曾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和麻省总医院骨科部担任博士后、讲师。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他与多家骨科植入物领域领先的跨国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研究,探索术前术后骨科植入物的功能评估方案,系统分析骨科相关疾病的致病机制,为此后创业打下了基础。

  2016年,蔡宗远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盟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他注意到,近年来,随著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全世界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对退化性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治,如脊柱侧弯矫形、髋膝关节置换等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各种运动损伤发生频率增加,如前叉韧带断裂等等。

  但是,现有的医疗技术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传统X光、CT、MR等常规影像设备都不允许病人在检查的时候运动,从而无法评估疾病病理状态对关节功能的实际影响。

  以膝关节前叉韧带(ACL)重建手术为例,由于医师无法进行关节动态功能评估,无法确认个体化最优ACL隧道位置,从而导致ACL损伤后10-20年,有50%的病人罹患继发退化性关节炎。高达60%的ACL重建因手术因素翻修,隧道定位错误占比高达47.6%。

  “痛点”就是创业机会。就在来到上海的那一年,蔡宗远和此前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担任上海体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的王少白博士等人一起,创办上海涛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使用数字医学手段,提供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患者更好的诊断工具与医疗方案。

  涛影医疗的核心创始成员皆为海归科技工作者,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硕博士学位,并于顶级研究单位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公司先后与哈佛医学院、同济医院、华山医院等中外顶级医疗机构进行科研合作,针对骨科高发疾病进行大量研究,已发表300余篇SCI论文,申请或取得38项知识产权。

  涛影医疗研发的双平面全长X光成像系统,可同时获得病人在承重状态下的正、侧位从头顶到脚底,全长且正交的影像。(受访者供图)

  牵头承担国家专项研发计划

  凭借雄厚的科研势力,涛影医疗2019年牵头承担了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联合多家知名高校和医院,共同研发国际领先的三维动态全身与关节数字成像及人工智能临床专家系统。次年,公司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涛影医疗已成功研发出双平面全长X光成像系统。这一系统采用站立功能位的拍摄方式,一次曝光过程中可以同时获得正、侧位正交的影像,并允许病人在检测时进行功能的摆位和运动,从而为脊柱、髋、膝和踝等关节的评估提供更准确有效的影像数据,为进一步的测量和标注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涛影医疗还开发了全球首创的骨与关节动态追踪智能软件,基于检测影像数据进行三维建模,让立体评估不再是凭空想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进行精准的量化指标,协助医师更精准地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这一系统可以帮助医生精准地决定膝关节前叉韧带的术前规划位置,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术后功能。”蔡宗远说,涛影医疗自主研发的全身双平面X射线摄影系统已于今年7月取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从而可以正式销售使用。短时间内,已有40余家内地三甲医院申请采购,预计合同金额约3亿元人民币。

  图为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张世宏(右一)和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芬(左一)为蔡宗远(左二)颁奖。(贺鹏飞摄)

  提升医疗水平造福基层患者

  在成功研发出双平面全长X光成像系统和智能软件的基础上,涛影医疗还计划跟临床高级专家合作,建立骨健康大数据库和进行AI诊断开发,实现手术流程标准化,并向基层医院和海外医院推广,由此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医疗资源不平均的问题,造福更多基层患者。

  蔡宗远坦言,目前骨科手术的效果与医师的临床经验密切相关,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可能无需借助手术机器人和数字影像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手术,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疗水平相差很大,基层医院对一些疑难杂症无法应对,手术的误诊率要远远高于三甲医院。

  在此背景下,大量患者涌入三甲医院,导致专家号“一号难求”,“看病难”问题长期难解。而数字医疗技术的发展,可以把高端的医疗技术下放到基层医院的临床场景,为解决这一难题创造了可能。

图为蔡宗远在第二届长三角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荣获一等奖。(贺鹏飞摄)

  “通过数字影像技术跟手术机器人,一个基层医院的年轻医生就可以做跟上海、北京顶级医生一样的手术。”蔡宗远说,涛影医疗开发的双平面全长X光成像系统和智能软件,通过对骨与关节的3D重建、建模、测量分析,为骨科疾病诊断、术前规划、术后康复、关节功能评估提供智能辅助,从而弥补一些医生的认知不足,避免医生犯错,拉平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的差距,让患者可以就近就诊。

  目前,涛影医疗正在和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世益教授等行业顶级专家合作,通过建立骨健康大数据库和进行AI诊断开发,实现手术流程标准化,形成专家意见跟行业共识之后再向基层医院和海外医院推广。

  作为一名在长三角地区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台湾同胞,蔡宗远表示,自己切身感受到长三角和大陆的发展活力,“希望我们可以继续努力,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继续奋斗,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一点贡献。”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