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两岸 > 正文

隔海观澜/台湾年菜的家乡味道\朱穗怡

2024-02-09 04:03: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岛内有网站评出台湾“十大年菜”,“佛跳墙”排榜首,其他的年菜依序包括饺子、猪脚、长年菜(指年夜饭中的蔬菜)、米糕、鸡汤、乌鱼子、年糕、萝卜糕和虾。由此不难发现,这当中大部分菜式也都是大陆民众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年菜。

  佛跳墙寓意富贵,而“饺子”的外形酷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米糕、年糕和萝卜糕则象征“步步高”。“猪脚”也是春节的吉祥食物,俗话说“吃猪脚添福寿、吃腿库补财库”。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风俗相近、同声同气,共贺龙年、齐迎新春。

  两岸本就是一家人,过节习俗、饮食习惯相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早年福建不少民众跨海到台岛开拓耕种,后来1949年间大批军人随国民党迁移到台湾,久而久之,大陆各大菜系在岛内汇聚、融合,并加以创新。但无论如何变化,台湾各种名菜小吃都深深地刻上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烙印。尤其是过年菜式和食品与大陆的颇为相似。在台北的传统市场,湖南辣肠、广东腊肠、云南椒麻肠、湖州糉子、宁波年糕、苏式酥饼等应有尽有。这些家乡的味道、舌尖上的记忆不仅抚慰了台湾民众的乡愁,也蕴含了不管身在何处都不忘本、不忘根的浓浓家乡情怀。无论是对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重视,还是传承已久的拜妈祖、关公等民间信俗,无一不证明中华文化在台岛根深蒂固、绵延发展。

  这些年奉行“台独”党纲的民进党当局绞尽脑汁,企图阻挠两岸民众往来,切割两岸历史文化联结,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岛内社会近年反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大陆流行文化热潮。从抖音到小红书,从“求佛”舞到“科目三”,从螺蛳粉到酸菜鱼,从《狂飙》到《繁花》,大陆流行文化席卷台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大陆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文化方面等“软实力”也蒸蒸日上,对台湾社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其实,不论是以前台湾流行歌曲、影视剧、珍珠奶茶、牛肉面受大陆年轻人追捧,还是现在大陆社交平台、流行音乐、电视剧、美食佳肴受台湾社会青睐,都反映了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财富和精神纽带。民进党当局所谓“禁抖音”、“舞统论”在外界看来都是荒谬的“反智”行径。正如台湾年轻人所说,“中华文化已内涵于我的喜怒哀乐,形塑我与他人的交往方式”,“去中国化”实质上并不可能,也毫无意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