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龚世明扎根大陆,选育优质牛油果助大陆国产替代。
从“小众水果”变身“超级水果”,这是牛油果过去在中国大陆演绎的逆袭故事。而从赴大陆旅游的观光客,到扎根福建厦门成为牛油果果农,这是台胞龚世明的蜕变。
龚世明是台湾嘉义大学的农学博士。2003年,他和叔叔到厦门旅游。那一年,厦门的龙眼一斤卖到12元(人民币),叔侄两人嗅到了商机。他们很快再次去到厦门,租下了厦门同安区的土地,种植龙眼。
2005年,大陆首次开放进口墨西哥牛油果。数据显示,2011年大陆的牛油果进口量仅31.8吨,但到了2018年则达到4.39万吨,增长超过千倍。再次嗅到商机的龚世明,将台湾最好的12种牛油果引种到了厦门同安,开辟了300亩牛油果林,开始了他在大陆的牛油果脱“洋”入“土”之旅。经过近十年不断选种、育种、改良,2022年起龚世明成功种植出26种个大、品优,且独具闽台特色的牛油果品种。
“我们透过育种技术,把比较甜的牛油果选育出来。去年推出的牛油果,最大个头可以达到2斤,几乎有成人手掌大,甜度达到10度。”去年底,龚世明选育的2种牛油果,颠覆了普通牛油果口感寡淡的不足,个头也较进口牛油果大3倍。
“我在厦门的牛油果种植基地,是目前两岸品种最齐全的。”龚世明自豪地说,“基地也在2023年9月成功挂牌‘台湾牛油果研究院厦门融合基地’。两岸在农业合作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大陆去年出台支持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政策将能更大助力两岸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