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上周的印巴空战,巴军的中国大陆制造的“歼-10C”战机击落5架印度战机。\资料图片
近日,印巴空战引发各界关注。巴基斯坦空军凭借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歼-10C”战机、“红旗-9”防空导弹、“ZDK-03”预警机等装备,击落印度的法製“阵风”战机,彻底颠覆了传统空战规则。
这一战果也让台湾社会重新审视大陆的军事实力,热议两岸军事实力对比。岛内各界人士受访时表示,这场较量不仅展现了大陆军工技术的硬实力,更暴露出台军装备体系的战机代差、体系对抗完败、美援难解困局等三大致命缺陷,为“台独”势力敲响了警钟。\大公报记者 苏榕蓉报道
对于此次印巴空战,国民党前民意代表蔡正元在一个节目上表示,巴基斯坦能够在空战中赢过军事实力远大于自己的印度,运用的就是“中国战术”,将原本只存在教科书上的“共享数据链”实际执行到战场上,连巴基斯坦都已经能做到,这也是大陆战机首次在市场上获得认证。
蔡正元分析,台军的困境在于美制“F-16V”与“IDF”(“经国号”)等主力战机没办法共享数据库,法製“幻影-2000”与“IDF”也无法和美制“爱国者”导弹共享数据,即便台湾向美国购买取得Link-22数据链系统技术,同样也无法与欧洲武器、自己连在一起,而大陆武器已经透过“共享数据链”将军力升了好几个档次。
民进党民意代表陈冠廷也表示,大陆在电子作战能力上的突破,可能意味着台湾的空防形势更加严峻。民进党大老洪奇昌也发文警告赖清德应避免在台海出现擦枪走火的事件。有岛内军事专家坦言:“大陆的电子战能力已远超台军,若冲突爆发,台湾的防空网可能瞬间崩溃。”
台民众吁赖当局弃“独”回归和平
台湾军事论坛亦在热议印巴空战。有台湾资深军迷徐晋向大公报表示,台军目前有三大主力战机,“幻影-2000”是上世纪90年代买的法国货,“F-16V”是美国升级的“青春版”,台产“IDF”更是个拼装货。其中,台军现役53架“幻影-2000”战机,与此次被击落的印度“阵风”同为法国达梭公司的产品,如今台军“幻影-2000”妥善率不足60%,机体寿命接近极限,部分甚至因零件断供被封存。当印度斥资88亿美元引进的“阵风”在“歼-10C”面前折戟,台湾政客鼓吹的“幻影+F-16可阻大陆军机”的谎言,瞬间沦为国际笑柄。
台湾军事学者毕先生表示,此次印巴冲突验证了大陆装备的实战效能,也令台军战机代差、体系化作战能力差的缺陷暴露无遗,让台军“以武拒统”的军事基础崩塌。台军靠“幻影-2000”、“F-16V”、“IDF”组成的“纸飞机中队”,在“歼-10C”面前根本无法开局。解放军已实现“侦─控─打─评”闭环,而台军各部队仍在各自为战,指挥体系僵化,体系化作战能力差。
毕先生指出,现代战争拚的不是武器数量,而是体系整合能力。台军长期被诟病为“草莓兵”,训练不足且服役周期短。反观解放军,近年通过常态化绕台巡航、联合军演及跨海登陆演练,已具备“首波瘫痪台军指挥系统、迅速夺控关键节点”的能力。民进党当局若继续幻想靠几件美制武器“以武拒统”,只会是死路一条,应放弃“台独”,回归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