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通常都视黑色为不详。普通话口语的“当黑”是“倒楣”(unlucky)的意思,粤语把运气不好的人叫做“黑仔”。英文成语 a black day(黑暗日)指 a day when something sad, unpleasant or disastrous happens(当天有悲惨、不愉快事情或灾难发生的日子);若某月的13号正逢星期五,即是Friday the 13th(13号星期五),被视为不幸、不吉利的日子,也时常被叫做“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金融市场常用“黑暗日”来形容大跌市。说来也怪,历史上的市场崩溃不少发生在星期五,是为“黑色星期五”。1866年5月11日,包揽英国半数以上票据买卖的贴现行奥弗伦─格尼公司(Overend, Gurney & Company)因严重亏蚀宣告停业,英国金融市场一片恐慌,引起银行挤提(bank runs),股市下跌;《泰晤士报》称这一天为Black Friday。《牛津英文词典》认为这是首次将“黑色星期五”用於金融市场。三年后的9月24日星期五,美国政府抛售黄金,金价大跌,华尔街哀鸿遍野,是另一个“黑色星期五”。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华尔街在开始发生股灾,延至10月28日星期一及10月29日星期二出现大暴跌,后来多以“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及“黑色星期二”来形容此次股灾,而最常用的是“黑色星期五”。这次股灾标志着美国、而后其他西方国家步入持久的“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过凡事无绝对,“黑色星期五”也可以是欣喜的日子。在美国,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Thanksgiving)假日,次日星期五是开业、也是圣诞大採购(Christmas shopping season)开始的日子。商家希望这一天是盈利的日子,因其记帐用红色表示亏损(in the red)而黑色为盈利(in the black),故乐於把这一天叫做“黑色星期五”, 而商店的员工则用来自嘲,表示这一天会忙得要死。不管怎样,这个“黑色星期五”是购物狂欢日。
一些商家如“玩具反斗城”(ToysЯUs)为了避免“黑色”的负面意义而把这一天叫做“绿色星期五”(Green Friday)的说法,绿色这裏指钱,因为美钞是绿色的(所以美元也叫做greenbacks)。
亦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