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美苏冷战 V/S 中美新冷战

2020-08-27 04:24: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冷战之父”乔治.凯南

   美苏冷战已结束三十年,美国的冷战思维依旧根深蒂固,从贸易战开始,美国遏制对中国的战略不断升级,近期蔓延至科技、人文、外交、安全等诸多层面,不断鼓吹与中国“全方位脱鈎”,试图将中美关係推入“新冷战”。但是,中美如今的情况与70年前的美苏有本质的不同,中美关係合则两利、鬥则俱伤,冷战绝对不是未来双边关係的选项。

  美苏冷战与中美“新冷战”相同之处?

  政策班底:反共“老白男”

  美国当年冷战推手,有外交官乔治.凯南,杜鲁门时期国务卿马歇尔、反共参议员麦卡锡、国防部淨评估办公室主任安德鲁.马歇尔等;特朗普政府内对华政策班子,多为亲历过冷战时期,思维僵化的年长白人男子,包括国务卿蓬佩奥、司法部长巴尔、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还有前白宫顾问班农等人。

  表现形式:全方位围堵

  美苏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多领域竞争,主要表现为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支持区域代理人打小规模战争。

  美国近期发动贸易战,围堵华为、打压TikTok和微信,推“清洁网络计劃”等;推动G7联合韩、澳、印组建“经济繁荣网络”;外交舆论战,用“武汉病毒”论等抹黑中国,诋毁“一带一路”;在南海台海频繁军事挑衅中国;插手香港新疆事务,制裁中方官员;限制中国学生学者记者签证、关闭中国领馆等。

  一分为二:製造两个平行世界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如今要求各国在中美之间站边,跟中国技术脱鈎,制造平衡网络世界及技术标準等围堵中国。

  意识形态对立:共产主义与自由世界

  美苏当年是两个超级大国之争,作为世界老大的美国,全方位打压世界老二的苏联;

  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17)与《国防战略报告》(2018),将中国视为“头号威胁和战略竞争对手”;今年5月白宫的《对华战略报告》称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遏制中国;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劃司司长斯金纳去年将中美为“文明衝突”。

  美苏冷战与中美“新冷战”不同之处?

  中国为第二大经济体

  苏联全盛时期经济总量约为美国的43%至57%,到了80年代经济实力已不如日本。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为美国的67.7%。苏联当年大力发展军工业,牺牲轻工业导致产业弱化,美国就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中国目前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5G科技领先全球

  中美当前比拼的并非军事实力,而是工业生产能力,尤其是科技能力。在人工智能(AI)、5G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铁、移动支付、电子商务、无人机等领域都处於世界领先位置。反观美国,如今国内产业也出现空心化,中西部更出现铁鏽带,因此才会极力打压华为以及TikTok。

  美国变失道者寡助

  美国冷战时期靠马歇尔计劃拉拢欧洲遏制苏联,但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走向孤立主义,退群成瘾,而且不断“打劫”盟友,或是增收关税,或是强迫签订巨额军售协议,或要求他们支付驻军“保护费”。中国始终践行多边主义,建立亚投行、履行《巴黎协定》等捍卫全球化;

  中国持巨额美国国债

  美苏当年在经济金融体系裏运作,互不干涉。中国目前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债主,持有的美债规模为1.074万亿美元(6月份)。

  中美“脱鈎”说易行难

  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只有对抗,没有合作。中美在经贸人文联繫紧密,中国自2015年以来是美国第一大贸易夥伴,是美国最大的海外生源国(37万)。中国也是非洲和东盟的最大贸易夥伴,是欧洲和日本的第二大贸易夥伴,这就决定了即使美国联手盟友围堵中国,但盟友们更看重自身利益,在中国问题上没有统一的立场,如在华为问题上,各国态度不一。

  中国不搞军备竞赛

  苏联解体本质原因是内部矛盾无法调和,政治先行,加上军备竞赛拖垮经济,苏联军费高达全国GDP的8%。中国走和平崛起道路,绝不搞军备竞赛,军费约佔全国GDP的1.9%。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