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德国农民15日驾驶拖拉机进军柏林,阻塞政府机构附近的道路。\美联社
综合《纽约时报》、路透社、天空新闻台报道:德国面临能源成本上升、高通胀和预算危机等多重困境,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经济去年萎缩0.3%,今年前景持续悲观。缺乏资金的德国政府计划削减农业补贴以填补亏空,引爆农民示威。不堪忍受通胀压力的德国铁路工人日前亦发动大罢工。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的三党联合政府支持率一路下跌,逾四成民众认为本届政府“撑不过今年”。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15日发布的报告,去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3%,自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之后首次负增长。德国联邦统计局局长布兰德说,德国去年整体经济发展步履蹒跚,尽管最近有所改善,但各个层面的物价仍然居高不下,抑制了经济活动。德国去年全年通胀率为5.9%,食品涨价12.4%,能源涨价5.3%。德国联邦经济部坦言,今年初经济将持续疲软,目前的数据“还不能表明经济会迅速复苏”。
德国零售销售、出口和工业生产去年均有所下滑,作为经济支柱的制造业受到能源成本上升、全球需求减少和融资成本上升等多重打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将增长0.6%,但仍将是全球表现最差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德国是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这些数据对欧盟而言不是好兆头。
能源涨价致制造业萎缩
《纽约时报》18日称,德国一直被视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如今德国经济却陷入停滞,暴露出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缺少本土能源供应来源。德国此前高度依赖俄罗斯的低价能源,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导致本土汽车制造、钢铁和化工等关键产业生产成本飙升。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德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收缩2%,出口下降1.8%。
与此同时,德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补贴战”。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向本土新能源及半导体制造业提供补贴,吸引欧洲公司赴美设厂,加速欧洲制造业外流。8日,欧盟委员会批准德国一项总额超过9亿欧元的国家援助计划,支持瑞典北方伏特公司在德国建立电动汽车电池厂。但目前欧盟准许成员国发放的补贴规模总体仍偏低,短期内很难见效。
去年底,德国最高法院禁止将600亿欧元新冠基金用于其他资助计划,导致德国政府出现巨大的预算缺口,经济前景雪上加霜。德国政府提出通过削减农业补贴、取消农业税收优惠等措施填补资金缺口,引爆大规模农民示威。当局本月初作出一些妥协,但未能平息民愤。15日,数以万计的农民驾驶数千辆拖拉机和货车进军柏林。10日至12日,铁路工人亦发动新一轮大罢工,要求加薪以应对通胀影响。本轮罢工导致德国全境约80%的长途运输服务被取消,大部分联邦州的区域列车也完全停运。
这一切都给德国重新贴上了“欧洲病夫”的标签。上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德国曾在东西德统一后失去了竞争力,被称为“欧洲病夫”。
联合政府或撑不过今年
本月初公布的“德国趋势”民调结果显示,仅有19%的德国人对朔尔茨的表现感到满意;仅有17%的人认为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表现良好。德国不景气影响了德国民众对俄乌冲突等议题的看法,多达41%的人认为德国对乌克兰援助过多,较2022年4月几乎多出一倍。德国政府此前称,今年将向乌克兰提供8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
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公开支持农民示威。民调机构舆观(YouGov)11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该党支持率已升至24%,仅次于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29%);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的支持率加起来也只有33%。“德国趋势”民调发现,逾四成德国民众认为三党联合政府撑不过今年。
德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能源涨价冲击制造业
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失去低价俄罗斯能源,汽车制造、钢铁和化工等经济支柱产业生产成本飙升。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德国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生产收缩2%,出口下降1.8%。
遭美国补贴政策背刺
俄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和科学法案》,向本土新能源及半导体制造业提供补贴,吸引欧洲公司赴美设厂,加速欧洲制造业外流。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被迫与美国打“补贴战”,但收效甚微。
工人罢工 农民示威
德国最高法院去年底禁止德国政府将新冠基金用于其他资助计划,导致德国出现预算危机,只能宣布通过取消农业税收优惠等措施填补资金缺口。去年12月起,德国农民多次示威,并驾驶拖拉机和货车堵塞道路。
德国铁路工人亦发起罢工,要求加薪以应对通胀影响。本月10日至12日,铁路工人发起新一轮大罢工,导致德国全境约80%的长途运输服务被取消,大部分联邦州的区域列车也完全停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