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新闻 > 国际 > 正文

拆解美国制造❶/关税逼工厂回流 iPhone成本料涨90% 苹果手机美国制造? 分析:不切实际幻想

2025-04-14 05:02: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总统特朗普11日突然转变态度,豁免对智能手机和电脑等进口消费电子产品征收“对等关税”。有分析指,特朗普此次豁免与美国科技公司苹果有关。特朗普通过关税政策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包括推动苹果在美国本土制造iPhone。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要打造“纯美国制造”的iPhone几乎是天方夜谭,售价要高达3000美元(约2.34万港元),成本料飙升逾90%,当中还包括供应链重建、技术工人短缺和巨额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难题,美国朝令夕改的政策也会阻碍企业投资,特朗普以关税施压,最终将无功而返。

  大公报今起推出《拆解美国制造》系列,深入剖析制造业回流美国为何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敬请垂注。

  供应链/错综复杂 难以重建

  【大公报讯】综合美联社、《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为其产品建造了庞大复杂的供应链。以iPhone为例,其内部的零部件来自40多个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其中最复杂最专业的零部件来自大约六地,绝大多数属于亚洲地区,例如芯片处理器由中国台湾的台积电提供,显示屏由LG或三星等韩国公司生产,电池来自中国,光学元件来自日本索尼,产品组装则在中国和印度的工厂进行。

  美国消费品公司Viahart行政总裁哈特近期撰文称,美国的工业级供应链(特别是电子元件)严重不足。没有零件供应,再高的关税也难让制造业回流,企业最终还是得进口零部件。即使iPhone可以在美国国内组装,但大部分零件都来自全球各地,都有可能被特朗普政府征收关税。

  杜克大学荣休教授格雷菲表示,在美国组装iPhone唯一的现实途径是重建供应链,将关键零部件生产的一部分转移到更广泛的北美地区,让一些零部件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生产,甚至转移到西欧。但如果美国组装业务要在3到5年内启动,还是离不开亚洲的零部件。当苹果开始在美国生产Mac Pro台式电脑时,遇到的首个障碍就是在靠近本土的地方采购足够的零件,包括螺丝。

  美国银行证券分析师莫汉表示,美国制造的iPhone 16 Pro Max就可能会因为零部件关税和劳动力成本增加而涨价达91%,“最终组装转移到美国是有可能的,但将整个iPhone供应链转移至美国将是一项更大的工程,即使有可能,也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

  美国知名投行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艾夫斯就断言,“在美国生产iPhone的概念是不可行的”。他估计,目前在中国或印度生产的iPhone价格为1000美元,如果转移到美国生产,价格将飙升到3000美元以上,这种涨价幅度无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讲,都是难以承受的。

  劳动力/高端制造能力下降 熟练工短缺

  【大公报讯】综合《华尔街日报》、CNN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上周更称要让“数百万美国人拧螺丝制造iPhone”,但美媒指出,劳动力是制造业回流的最大障碍之一。

  劳动力成本是企业开厂首要考虑因素。美银证券分析员估计,在美国组装和测试一部iPhone的人工成本至少为每部200美元,远高于在中国的40美元。

  美国国内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日趋短缺。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工人仅有8%。特朗普声称全球化“偷走美国人的工作”,但分析指出,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时代,工厂越来越多地使用机器设备来完成流水线工作,这意味着工厂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对工人的专业技能要求更高。

  苹果八成的iPhone在中国制造。苹果CEO库克曾指出,美国严重缺乏足够能与中国竞争的熟练制造业工人。库克在2017年的一次会议上称,中国多年前就不再是依赖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外国在中国设厂,看中的是技术人才数量以及所需的技术类型。中国是苹果找到能够操作最先进机器、进行精细生产的少数地方之一。库克举例说,“在美国,你可以召开一个模具工程师会议,但我不确定我们是否能坐满整个房间。但在中国,这样的工程师可以坐满几个足球场。”

  政策/朝令夕改 企业无所适从

  【大公报讯】综合报道:朝令夕改的美国政府政策,一直是企业在美投资的一大阻碍。以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和富士康在美投资建厂为例,都因为美国政治的变化,命途多舛。

  台积电自其2020年宣布美国亚利桑那州芯片工厂计划后,其投产计划一拖再拖,原定于2024年使用的一期工厂,也将延期至今年。美媒则指出,台积电的困境与拜登政府《芯片与科学法案》(以下简称《芯片法案》)有关。

  2022年8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该法案,声称提供超过4000亿美元的抵税优惠、贷款和补助。2024年,为了更多利用《芯片法案》所提供的补贴支持,台积电再次扩大了其在美国的布局计划,宣布将在亚利桑那州建设第三座晶圆制造厂,至此,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总投资金额达到650亿美元。而特朗普却对《芯片法案》进行了抨击,在3月4日要求国会取消对该法案的拨款。

  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设厂的时候,当时的威州共和党籍州长沃克大方地给与了40亿美元的税收减免支持。但是,两年后威州州长选举“变天”,原本大力支持富士康的沃克下台,新上任民主党州长原本就对建厂计划不看好,最终以未达建厂目标为由,拒绝给予减税优惠。

  基建/配套设施不足 建厂风险高

  【大公报讯】综合CNBC、《华尔街日报》报道:除供应链问题外,制造业的基础建设与配套体系也是美国存在的现实问题。美国消费品公司Viahart行政总裁哈特指出,自2000年以来,美国人均发电量停滞不前,中国则成长了400%。若大规模重启制造,电网、公路和港口将承受巨大压力,而目前,美国的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支撑这一转型。富士康在亚洲兴建的大型组装工厂,都以“城市”为单位,一座工厂就是一座小型“城市”,在美国本土难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面对这样的基建情况,企业投资建厂的风险也进一步升高。CNBC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现在的“建厂言论”,与其第一任期内如出一辙,而富士康在美国大张旗鼓建厂以失败告终,乃前车之鉴。

  2017年,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和特朗普在白宫高调宣布,将在未来4年内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兴建的LCD面板厂。2018年,特朗普出席动工仪式时,更吹嘘这将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富士康威州工厂计划却一波多折,再加上新冠疫情影响,规模大幅缩水至6.72亿美元。富士康声称工厂为当地可提供1.3万个工作机会,最后只创造了1454个工作机会。原本富士康要兴建LCD厂的位置,去年已被微软取而代之,改为建造人工智能数据中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