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高水平保育 高质量发展

2024-01-04 04: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维港航道繁忙,游船川流不息,但谁能想到,维港水下也是别有天地?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昨日发布海底生态系统研究报告,在维港五个重要地域发现35种珊瑚以及其他生物,这充分反映维港海底生物丰富的多样性。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是宝贵的资产,香港社会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将生态优先提升到更高层次。

  维港海域一度污染严重,海水有臭味。当时人们认为污染源来自珠江,但实地调查发现,本港排放才是罪魁祸首。特区政府其后推出淨化海港计划,停止在维港大规模填海,维港水质得以逐渐变好,一度停办的渡海泳亦已恢复多年。今次城大以现代科技探测维港海底,发现35种珊瑚,包括黑珊瑚、石珊瑚、八放珊瑚,其中16种过去只存在于拥有洁淨水域的香港西部,今次在维港属首次发现,这是维港水质变好、生态系统可自我修复的有力证据。

  作为全港首个研究维港生态系统的项目,城大的研究团队使用了全新的水下测绘技术,能够全面了解水下栖息地及其健康状况,透过分析这些栖息地的空间分布和覆盖范围,可有效观察其变化,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保护和保存维港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

  不少人认为发展和保护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发展经济,无可避免要破坏环境,更有人提出“先破坏、后保护”。然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香港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生态优先正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在保护包括海洋在内的生态环境方面,香港有相当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但本港破坏及污染环境的事件仍然时有所闻,一些区域的海水仍有臭味,反映本港对工业及生活排污的淨化设施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现有的生态保护制度和机制亦需要时常检视,不断完善。在维港之外水域进行的填海工程,需要设立严格的保护标准,将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减至最低。

  保护海洋生态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义务。大家要共同努力,共襄盛举。毋庸讳言,香港社会存在猎奇和羊群心理,哪里发现新景点、新物种,群起而趋之,往往酿成灾难。远的有龙脊曾被外媒评为“亚洲最佳远足径”之一,结果打卡者蜂拥而至,龙脊被践踏得沟壑纵横;近的有去年夏天西贡海域发现布氏鲸鱼,一时间大批好事者租船追踪,务求一睹鲸鱼真容、拍得靓相,最终搞到鲸鱼浮尸水面。从其身上的新旧伤痕来看,被观光船螺旋桨多次击中的可能性甚大。缺乏应有的保育,任由破坏,对生物多样性而言是灾难性的。如今公众得知维港水下有鲜艳夺目的珊瑚,会不会再次吸引好事者深潜?会不会有商家乘机搞深海游?这不能不令人担心。

  此次在维港海底发现35种珊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提醒我们,加强保育,就是在保护我们切身利益。要进一步完善保育工作,加强教育提升市民保育意识,同时加强执法。更重要的是全社会都把保护好生态当作自己的事,不仅自己不搞破坏、保护好,还要勇于与破坏生态的行为作斗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