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社评 > 正文

社评/深刻领会“六个需要” 共同建设美好香港

2024-11-11 05:01: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香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日前在深圳召开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夏宝龙主任在讲话中勉励香港工商界和企业家“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爱港”,并就建设美好香港提出“六个需要”。此次座谈会的举行时机关键、内涵深刻,对于推动香港早日实现发展突破,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在香港引起热烈回响。香港各界尤其是工商界要深刻领会,坐言起行,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展现使命担当。

  香港工商界素有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过去,香港工商界和企业家积极投身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洪流,发展了香港,贡献了国家,也成就了事业。事实一再证明,国家发展好,香港发展好,工商界和企业家的事业就能发展得更好。当前香港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香港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也迎来新的机遇,香港工商界和企业家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应勇于担当、挺身而出。

  对于如何推动香港发展、建设美好未来,夏宝龙主任明确提出“六个需要”。包括:需要坚持以港为家、倚港兴业;需要积极探索新产业、新业态;需要坚定支持特区政府,共同推进长远发展规划;需要坚守企业社会责任,为增进民生福祉多作贡献;需要爱国护港,面向海外讲好香港故事;需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六个需要”高屋建瓴、深刻精准,切中了香港发展的“痛点”“难点”,也点出了工商界企业家的责任所系、发展方向所在。

  不仅如此,夏宝龙主任还就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壮大创新科技、升级旅游产业等具体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在“港”字上做文章,建设好陆、海、空三个“港”;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创科资源,壮大创科产业规模;想方设法加快旅游业态升级,用好香港1180公里海岸线和263个岛屿,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康养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邮轮旅游等。

  在深刻变化的国际政经形势之下,在香港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当下,夏宝龙主任的讲话为香港工商界企业家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指引。事实上,今日之世界非昨日之世界,香港不能仅靠传统优势“一招鲜、吃遍天”,必须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在变局中打开香港新天地。深圳这些年在创科方面异军突起,发展成为“中国的硅谷”,其中的一个重大启示就是企业发挥主体作用。香港工商界过去有所落后,未来应有更大的格局,用更长远的眼光,积极赶上,展现更大作为。

  建设美好香港是香港社会的共同事业,工商界固然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社会各界各阶层同样如此。夏宝龙主任还提出“三个相信”:相信香港工商界一定会找到更大舞台、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相信特区政府一定会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执行力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相信社会各界一定会立足各自领域、各自岗位,提升香港社会的发展合力。

  从“六个需要”到“三个相信”,贯穿始终的是中央对香港的高度关心,以及对香港各界尤其是工商界及企业家角色作用的重视和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香港迎来新的更大历史发展机遇。有特区政府积极作为、锐意改革,有包括工商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和衷共济、拚搏努力,香港一定能抓住时代机遇,再创辉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