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聚焦科技革命及国家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投资未来,展现了特区政府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意识、改革促兴的决心和勇气。钱花对了地方,可加快推动香港经济转型,也能为最终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
土地是香港库房重要来源之一,但过分依赖卖地,会带来不少副作用。首先是推高地价、楼价和租金,香港连续十多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难负担的地方,既影响市民生活质素,也窒碍外资来港意欲。其次,一些企业和个人沉迷于金融、地产“揾快钱”模式,不思进取,令致香港错过不少发展机遇,喊了多年的经济转型进展缓慢。再者,卖地收入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甚巨,并不稳定,例如过去一个财年的卖地收入只有135亿元,与原先计划的330亿元相差甚远,楼市不景气也令政府印花税收入锐减,这是香港财赤的重要原因。
“成也卖地,败也卖地”,这种模式不可持续。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句“不能再过分依赖卖地收入”,既是破局的需要,也是社会的共识。唯有发展多元经济,才能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健,才能赢得未来。新一份财政预算案配合施政报告规划的蓝图,在发展北部都会区及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重点落墨。人工智能是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区政府积极优化发展人工智能的策略和规划,其中数码港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首阶段已投入服务,去年九月成立的香港微电子研发院将于明年投入运作。今次预算案又预留10亿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早前成立的数字政策办公室,聚焦于促进人工智能上下游研发、中下游成果及开拓应用场景。
特区政府将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列为重中之重,是有远见的。近年因“六小龙”而崛起为新兴创科之城的杭州,早着先鞭布局人工智能。单是DeepSeek的市场价值就高逾一万亿元,并带动相关概念股的股价一飞冲天,本港不少的投资者也因此获利。科技的创造力与市场潜力之强大,远非土地相关行业可比。随着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推进,创新产业链的形成,未来香港本地将产生DeepSeek这样的明星企业,这决不是梦。
财政预算案在推动创科方面体现出应有的决心,方向正确,措施有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简化营办低空卫星牌照流程、尽快落实100亿元的创科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企业配对资助、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本地大学设立第三间医学院等等,一系列举措紧紧抓住发展“窗口期”。港投公司也将发挥独特的推动角色,在争取中长线回报的同时吸引更多前沿企业落户香港,开花结果。
以创科赋能产业发展,加快创新产业布局,最终将体现在企业盈利增加和市民收入的提升上,政府的税收因而增加。事实上,虽然去年香港卖地及相关收入减少,但公司利得税和个人薪俸税两项收入合共约2700亿元,符合预期。最近,得益于股市活跃,成交量大增,政府印花税收入也是水涨船高。以成交破4000亿元计,政府库房单日进账4亿元。还有,房市新策下,成交价400万元以下楼宇的印花税由6万元降至100元,效果立竿见影,带旺了细价楼成交,进而驱动整个楼市复苏。特区政府预测新财政年度利得税和薪俸税收入有望突破3000亿元,也调高了印花税预期收入,这是有根据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财政预算案在推动创科发展方面目光远大,措施得力,不仅将加快香港经济转型,也将进一步提升市民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