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丹娜丝”为本港带来狂风雷暴,特区政府严阵以待,“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做好部署,及时掌握资讯并评估风险,制定应对方案和措施,全力减轻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特别是教育局综合考虑了学生安全及实际情况,提前一天宣布停课决定等举措,积极应变、担当作为,体现了特区政府高度负责任的管治作风。
由政务司司长挂帅的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联同保安局、运输署、路政署、民政事务总署提前开会,商讨台风及暴雨袭港的整体准备和应变部署,并对未来两天预计会出现的恶劣天气作超前准备。暴雨袭港期间,各部门各司其职,坚守岗位。保安局辖下紧急事故监督及支援中心24小时监测市面情况,迅速评估风险并制订应对方案;渠务署提前检查高风险水浸地点及展开清理工作,亦安排人手实施“及时清渠安排”;路政署提示相关员工及承建商,为启动紧急控制中心作准备,及时清理道路障碍物、修建斜坡及尽快恢复公共交通。医管局与港铁等公共部门亦各就各位,作好一切应急安排。
教育局在决定昨日下午校全面停课后,鉴于预期今日天气依然恶劣,又提前宣布今日所有日校停课。有关安排除了保障学生安全,也是因为现时大部分学校已经放暑假,全面停课影响其实很小。家长也因此减少了烦恼。过去,若遇上恶劣天气,家长须密切关注天文台的暴雨信号,并等待教育局是否停课的决定,难免手忙脚乱。新安排之下,家长可从容安排孩子在今日的活动。
全球暖化影响之下,香港的极端天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表现在每年热夜数量、酷热日数增加,极端降雨事件也更加常见。以往天文台一小时雨量破纪录的情况是数十年才发生一次,但近年则是屡破纪录。应对极端天气需要有新思维、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特区政府提前部署,精确决策,充分反映了本届特区政府管治文化的改善。
可能有人会说,教育局今次的决定有点“冒险”,天气无常,万一今日恶劣天气并未“如约而至”呢?的确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也不要低估现代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威力。就拿今次热带气旋“丹娜丝”来说,10日前已在南海生成,本港天文台一度挂出一号风球,但最终没有正面吹袭香港,而是大转角朝台湾方向北上移动。正当不少专家预测“丹娜丝”继续北上移向浙江之际,“丹娜丝”忽然在福建调头向西,掠过香港,带来了今次的大暴雨。在今次预测中,人工智能大显神威,中国AI模型“盘古”与“伏羲”早于7月1日已作出准确预测,反观美国全球预报系统及欧洲中期预报中心却作出错误的判断。
传统的天气预测是在超级电脑中建立模型,填入最新数据,来预算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人工智能则不同,利用来自卫星、雷达、气象站、模拟数据等大量数据,运行效率非常高,比传统电脑分析需要数小时快得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特区政府今后要在天气预测、经济运行、工程监测等方面更多应用AI功能,更好达至“提速、提效、提量、提质”的施政目标。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应对极端天气要有超前部署,应对外围环境同样如此。现今地缘政治风云变幻,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国家机遇和世界机遇都围绕着香港,如何超前部署、化危为机,对特区政府和各界都是新的考验。但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在7月1日的致辞中所表示,只要我们把握好机遇,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和竞争力,改革求进,创新创造,凭着香港人的智慧和经验,就一定能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