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当“三孩”遭遇“三座大山”

2021-06-01 04:24:58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全面放开“三孩”生育,是继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与2015年“全面二孩”之后,中国生育政策的又一重大调整。

  其实,自从“全面二孩”实施之后,公众对“全面三孩”就有足够预期,只剩下时间表问题。因为,此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持人力资源优势的必然,亦事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全局。根据5月11日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过去十年间年均增长率是0.53%,较前一个十年下降了0.04个百分点。生育政策的放开,并没有挽救人口增速放缓的势头。民众生育意愿的下降,有着深刻複杂的多重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一些传统观念改变。而教育、医疗、住房等新“三座大山”带来的沉重压力,不断加重生育成本,让老百姓直呼生不起、养不起。特别是,当前“80后”“90后”成为生育主力,而他们正是独生子女一代,若一对夫妻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三个孩子,养家“压力山大”的焦虑可想而知。

  因此,生育政策调整是系统工程,必须有完备细緻的政策支撑体系,解决民生难点痛点。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从1981年起使用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字眼,从国务院部委序列中消失。工作重点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福祉方面。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将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支出专项扣除。

  而今次政治局审议的《关於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亦明确指出,加快健全社保、养老、优生优育、普惠讬育、教育公平以及生育休假、生育保险、税收、住房、女性就业等各方面的一揽子保障。这将带动一系列的骨牌效应。只有加大优质供给,缓解民生资源紧张,扳倒“三座大山”,为民众降负、减压,才能真正为生育政策调整兜底、护航。从“十四五”开始,中国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继续保持和提高人力资源禀赋优势,除了调整生育政策,还需要更多地着眼於提升教育、科研、职业培训水平,推动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升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