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北京观察 > 正文

北京观察 | 耶伦来华谈什么?

2023-07-04 04:03:36大公报 作者:马浩亮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份“破冰之旅”的积极影响正在显现。美国总统拜登内阁另一位重量级的核心成员、财长耶伦本周即将踏上中国土地。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美联储主席、第一位女性财长,肩负着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回暖、改善经贸困局的重任。

  某种程度上,商界对耶伦访华的期待,甚至高过布林肯访华。诚如耶伦此前的论点,尽管中美两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关系紧张,但两国“能够也需要找到一种共处的方式”。中美是两个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以往,中美关系也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但在近几年的僵局中,经济问题被政治问题深度捆绑,“政冷经冷”凸显。不过,相较政治、安全、军事等,经济依然是更容易寻求突破的领域。

  布林肯上月在北京受到了顶格接见,并与中央外办、外交部负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而耶伦要面对的则主要是3月份新一届中国国务院上任后形成的财经团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重要部门,也在近期进行了人事调整。两国财经高层直接会面,重建对话,就宏观经济、金融、投资、国际经济等议题当面沟通,有利于缓释紧张,减少误判,为经贸合作营造正向环境。

  摆在耶伦面前的一道关键议题,即是所谓的“去风险”。美国如今试图以“降依赖、去风险”来代替“脱鈎、断链”。但实际上,这属于换汤不换药。由于“去风险”并没有清晰的边界,难以精确把控,极易被泛化、滥用,加剧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耶伦认为脱鈎的想法是“灾难性的”,但又认为“去风险”是必要的。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美国头面人物的看法。

  中国政府高层近期强调,“降依赖、去风险”是个“伪命题”。而这个“伪命题”,需要十分谨慎的“真探讨”。从加征关税、301调查,到科技出口禁令、投资限制,这些人为设立的藩篱,阻碍了中美良性竞争。贸易是中美经济关系的基石。中美最需要的是降低冲突风险,来寻求互利的成长。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去风险”,反而会推高风险。中美在财经领域充分交换意见,争取为双边关系注入更多确定性,那么耶伦就不虚此行了。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